广东最近出台的中小学地方综合课程指导纲要,把了解广东菜系、品鉴和制作广东美食纳入中小学生的学习课程中。虽然目前尚无关于粤菜的教材,谁来教、如何教也处于摸索阶段,但记者了解到,已有不少广州的中小学开设有相关的烹饪课;有些学校的课外活动也将粤菜作为广府文化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了解。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龙腾四海112:有句话说得好“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同样道理,也不要不拿传统饮食文化当回事。烹饪课进校园,有利于粤菜的传承与发扬光大,没什么不好。
@胜平王大头:烹饪课进校园充满乡土气息,有利于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家园意识和本土情怀,值得各地借鉴和推广。
@工程师-作家-湖南女子学院张闻骥:此举很好,一来可以传承当地传统的饮食文化,二来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中小学开设烹饪课值得期待。
@z531312762:民以食为天,无论将来从事何种工作,总是要吃饭的。让中小学生初步掌握一门烹饪技术,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有利于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可谓一举多得。
@深海林森景幽幽:中小学生学做家乡菜,让他们从小了解家乡的饮食文化,显然是既接地气又颇具新意的尝试,估计家长们也不会反对。
@zi色feng铃:现在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大多数不会自己洗衣做饭。烹饪课进校园,别的不说,至少可以为孩子们补上提高动手能力这一课。
@曲微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果粤菜这门课程仅局限于书本讲解,那不外乎纸上谈兵,不具有实际意义。
@小帅哥Peterwang:初衷虽好,但真正操作起来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场地设置和安全问题、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等,每一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投入,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具备开设烹饪课的能力。
@单建华江苏:我觉得这样做有点狭隘。一个人不想学,无论教多少课都无济于事。如果真要传承地方饮食文化,应该先对中小学生的父母进行教育。孩子们从父母那里学习地方饮食文化可能更靠谱。
【下期话题】
网售美食需持证
自制蛋糕、手工曲奇、食用酵素……近年来,这些号称绿色无添加的自制美食,在朋友圈走俏,然而其背后的食品安全隐患却容易被忽视。本月起,随着《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的正式执行,这些网上销售的自制美食受到严格监管。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郭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