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落实党代会精神 给力“第一方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活力在创新驱动中喷涌
幸福扬州
活力扬州
扬州名片
创新是引领 发展的第一动力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 年10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报记者扬州行·创新驱动篇
活力在创新驱动中喷涌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扬州上汽集团仪征汽车有限公司。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扬州东区运河航拍。 (扬州晚报提供)
 
   

  本报记者 杨仕智

  历史名城扬州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发展战略,创新能力增强,经济结构优化,企业活力释放,五大千亿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扬州发展的新引擎。

  去年,扬州市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五大千亿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9.1%、44.5%、29.4%。“十二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翻番,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人才总量增长56%,扬州市5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从“长征计划”到“远征计划”

  去年早春,扬州“科技产业合作远征计划”第一站在韩国首尔举行,三星、现代等20多家韩国著名企业及部分大学代表与会,签约多项科技合作和招商引资项目。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说:“‘远征计划’是扬州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与世界科技源头和创新高地对接,推动国际先进科技资源向扬州集聚而采取的一项创新举措。”

  当今中国已经步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的新时代。5年前,扬州经历着产业转型升级攻坚的“阵痛”:企业创新需求大,产业转型升级任务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造提升基本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实体经济转型提升迫在眉睫。

  “科技产业合作远征计划”是扬州坚持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升级的大手笔。早在2013年年初,扬州市就推出了“科教合作新长征计划”,像招商引资一样招院引所、招才引智。3年多来,该市“科教合作新长征计划”的足迹遍布北京、上海、西安、武汉、哈尔滨、南京、杭州等科教资源比较密集的城市,与中科院及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排名前十的理工高校,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三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科技产业合作远征计划”是“科教合作新长征计划”的升级版。欧美、日韩、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是全球创新元素、智力资源密集的地方。去年,扬州市在继续精耕国内创新市场的同时,全面实施“科技产业合作远征计划”,加强与世界科技源头和创新高地的对接,推动国际先进科技资源向扬州集聚。从“新长征”到“远征”,说明了扬州更加重视用世界眼光推动国际科技资源集聚。

  “远征计划”加强了扬州与国际间的科技合作,先后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州、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市建立了区域间科技合作关系,与德国弗朗恩霍夫协会、白俄罗斯戈梅利大学、俄罗斯斯科尔科沃基金会、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新西兰卡拉翰研究院等国家级研发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随着“新长征”“远征”计划的深入开展,科教合作与科技创新已逐渐融入城市肌理,成为推动扬州转型发展的强大支撑。在创新驱动大旗的引领下,国内外科技资源快速向扬州集聚。近年来,该市促成校企科技合作1000多项,实施协同创新项目912个,新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500多个,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科教资源和创新要素快速向扬州集聚,仅2014年,就汇聚了清华大学、微软、飞利浦等名校名企的研发中心、创新中心78家,清华大学扬州智能装备科技园、东南大学科技园、扬州大学科技园等正式开园。

  在创新驱动战略的作用下,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500强企业纷纷抢滩扬州。5年来,扬州新增世界500强企业项目38个,进出口总量突破百亿美元。扬州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连续两年保持30%以上快速增长。去年全市新开发省级高新技术产品954个,列江苏省第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3.6%,有力支撑了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软件信息、船舶制造等支柱产业的“调高调优”。

  在创新驱动战略的作用下,扬州一大批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大显身手。

  牧羊“独霸”粮食饲料机械产业,全国每2台粮食饲料机械中就有1台出自牧羊;亚威在国内首创开发了成套数控装备生产线项目,成为国内锻压机床行业中首家登陆A股市场的企业;扬杰电子通过研发旁路二极管、高端gpp芯片等高价值产品,完成了从平凡加工企业到在创业板成功上市的“华丽转身”;新扬科技推出航空军用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之一的聚乙烯纤维产品,迅速在高分子材料行业占据一席之地;宝胜集团开发的第三代核电用特种电缆,服务于世界首座第三代核电机组。

  从“产业集聚”到“技术集聚”

  在苏北,有一个“中国声谷”——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它就坐落在古城扬州CBD核心区域,是由江苏省经信委与扬州市政府于2007年联手建设的。该园区一、二、三期占地482亩,产业面积80万平方米。这里有“零点电商园”“微软创新中心”“地理信息产业园”“网络视听产业园”“广陵开发区孵化园”等5个特色园,现有600多家企业,聚集2万多人才。目前,这里已经成为扬州最具活力的经济板块之一。

  这是该市以创新驱动为先导,实施从“产业集聚”到“技术集聚”发展战略结出的硕果。

  扬州的经济发展先从单体项目后到项目集群,受困于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制约,始终难以突破产业层次低、企业技术落后、质量效益低下的瓶颈。为了提升产业、企业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做大经济“蛋糕”,该市实施了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的“技术集聚”发展战略。

  聚集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近年来,该市通过“新长征计划”“远征计划”,共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669项,落户校企研创中心56家。新增省级以上“两站三中心”42家,吸引48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落户扬州,217名领军人才、188名优秀博士获省“双创计划”资助。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担任该市产研院院长,16名专家教授兼任企业“科技副总”。该市“千人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博士分别达到48个、390个、3770个,为该市经济转型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的聚集,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高科技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呈爆发式增长。全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1家,获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838项。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60%。103个与知名高校院所合作的项目成为该市重大产业项目,新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500多个,新工艺和新技术1万多项,吸引投资80多亿元,形成产值36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产业“调高调优”。

  走新区、看县区,如今的扬州,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呈现出群雄竞起的发展格局。扬州高新区升格为国家高新区。省级科技产业园实现了所辖县(市)区全覆盖,15家工业集中区创成市级特色产业园。22个科技产业综合体投入使用产业用房190.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741家。众创空间入驻创业企业345家。

  园区是“技术集聚”的重要载体,近两年,该市积极推动创新型园区建设,推动扬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生态科技新城、高邮湖西新区创建省级高新区,建成了半导体照明、汽车及零部件、数控金属板材加工设备、绿色新能源、智能电网等8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和液压装备、绿色照明等10家省级科技产业园。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为扬州经济腾飞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该市广陵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成为江苏首个互联网产业园,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州智谷”获批江苏省大数据特色产业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0%。全市GDP达到4017亿元,是2010年的1.8倍,列全国百强城市第40位。

  从“扬州制造”到“扬州智造”

  去年8月18日,扬州仪征汽车工业园的上海大众发动机项目开工建设,这个投资20多亿元、占地16万平方米、年产EA211发动机30万台项目的上马,标志着扬州汽车从“造车”向“造心”延伸。

  这只是扬州从“扬州制造”向“扬州智造”战略转变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创新已经成为扬州先进制造业第一驱动之力,逐渐演变为扬州新一轮经济“增长极”、转型升级“方向盘”,构成了扬州跨越式发展的靓丽风景线。

  仪征、邗江、江都三大汽车板块拼图成形,整车产品覆盖轿车、客车、专用车等领域,一个100万辆整车生产基地正孕育着一个千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机械产业智能化、成套化和后续服务增值形成新优势。船舶产业高技术特种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成为新亮点。新能源、半导体照明、新材料、智能电网、节能环保产业提档升级。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6%。

  宝胜电缆与中航工业合作开发生产航空电缆、海底电缆,金方圆与德国通快合作开发生产高端数控机床,亚威与德国铼斯合作开发生产工业机器人。

  科技产业综合体也成为扬州先进技术输出地、成功企业起锚地。

  红树医学智能工程公司是西安交大扬州科技园内的一家科技型企业,2014年9月落户后,在科技园的帮助下开发出一款集软件智能管理、脑电波指示、视觉影像等于一体的康复训练新产品,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

  像红树医学一样,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的专精特新企业在科技产业综合体内茁壮成长。仅去年一年,园区新入驻创新型企业192家,累计入驻企业741家,其中销售超千万元的企业达93家。云控软件、霞光光电等35家企业已培育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开发省高新技术产品286件。去年,扬州市新增中国驰名商标6件、省著名商标49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35家。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