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落实党代会精神 给力“第一方阵” 上一版3  4下一版
历史名城走好现代转型之路
“三先三后”打造古风今韵新形象
用百姓感受测量城市绿化率
不唯大只唯特,成就“精致扬州”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 年10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史名城走好现代转型之路
——访扬州市委常委、秘书长陈锴竑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陈锴竑接受采访中。 (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张 冬

  扬州是一座与运河共生的历史名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中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扬州并没有沉迷于往日的辉煌,而是在发展中坚守城市的特色。今天的扬州,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广大市民的获得感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一座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水乳交融的世界名城就在我们面前。对于这些成绩,扬州是如何取得的?随我市党政考察团在扬州考察期间,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扬州市委常委、秘书长陈锴竑。

  “扬州与焦作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当下也都面临共同的发展任务,包括如何传承我们的文化、如何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干出成绩、如何让城市奔向更有希望的未来等,这些都是扬州与焦作共同面对的课题。”陈锴竑说,“扬州近年来始终坚持自己的城市特色,不追求高大上,不盲目追求数量增长,而是追求城市精致的一面,让百姓生活得更幸福。基于此理念,扬州的城市建设每年都有大变化。”

  “烟花三月下扬州。”诗仙李白笔下的意境,被今天的扬州人演绎成了一年一度享誉海内外的节庆品牌——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烟花三月客商云集,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每年不同的主会场见证了“扬州速度”,也见证了一座现代化城市框架的逐步拉开与完善。

  “建设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就要坚守城市发展个性化定位和高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城市的规划眼光、建设水平和服务标准,赋予城市不可替代的文化记忆;要更高起点推进城市规划,坚持‘紧凑城市、精明发展’理念,立足城园一体、水城共生的特色,突出区域融合、空间整合、产城结合。城市是一个载体、一种承载,城市建设要重视项目和内容。近年来,扬州市委提出“五可”工作法。该工作法是指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的工作方法。可定义、可量化,就是要抓住中央、省委精神与扬州实际的结合点,把民生工作的重点具体化、项目化、工程化,并对每一项民生工程提出清晰的目标和可量化的标准。可操作,就是在体制机制、资源要素等方面强化保障,既在目标上可达又在操作上可行。可考核、可追究,就是建立责任落实、督查考评、预警追溯等机制,推动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陈锴竑说。

  “总体来说,‘五可’工作法就是逐个项目抓落实。我们城市的项目工地都有视频摄像头,每个月都要进行项目交流,每周都要通过微信平台交流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应该说,扬州的城市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最终使老百姓受益。”陈锴竑说。

  聚力民生,扬州连续15年出台民生“1号文件”,把每年新增财政收入的70%以上用于民生建设。把“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菜、呼吸上新鲜空气、人人有稳定的工作”等基本民生需求优先规划、优先实施。该市先后投入45亿元,在全国较早实现城乡区域供水全覆盖;大力实施“1161”菜篮子工程和“115”鲜奶工程,让市民吃上了放心菜、喝上了放心奶;投入38亿元开展“不淹不涝”城市建设;投入50多亿元,使市区20万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投入170多亿元,实施“老小区、老厂区、老街巷、老校舍、老庄台”等相关改造工程。

  “我们连续15年出台民生‘1号文件’,做的都是民生工程,中央电视台对此也进行过专题报道。我认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要让老百姓能够感受到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魅力,并将其融入当代文明之中,让百姓享受到那种生活。这是值得扬州百姓自豪的。”陈锴竑说。

  绿色是扬州发展的底色,怎么才能使现代化产业与绿色发展有机融合?在扬州,一批企业“退城进园”,一批耗能大户、污染企业“关停并转”;市区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城市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连续5年组织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

  “我们对产业发展设置绿色门槛,宁可牺牲眼前利益,也要保障长远发展,这是扬州秉持生态优先的一贯做法。在招商引资上,扬州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严把项目审批关,对存在污染隐患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陈锴竑说。

  “对项目标准的认定与执行,我们是非常严格的。我们要求每个项目必须符合扬州六大基本产业规划发展的相关要求。”陈锴竑说。

  “在市委、市政府向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服务方面,我认为各地都会出台一些政策,但最关键的是‘精准’二字。扬州最重要的是在服务上下功夫。比如,我们搞了一个企业微信平台,它每天推送出来的信息,我们的市委书记、市长都能立刻看到,并马上进行问题反馈和整改。同时,扬州从去年开始,每年的‘2号文件’就是服务企业,我们从明年开始还会出台服务外来游客的‘3号文件’等。相信焦作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希望两市能进一步开展合作交流,共同为两市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作出更大的贡献。”陈锴竑说。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