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市七年级学生步入初中已有一段时间。但是,记者近日走访我市多所初中后发现,仍有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初中生活。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做好小学和初中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顺利度过三年初中生活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市第十七中校长刘爱国。
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初中是学生由小学向高中过渡的阶段,也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刘爱国告诉记者,“随着初中阶段学习内容的逐步加深、学科知识的逐步系统化,教师的教学越来越注重知识的严密性和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初中生容易出现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但这个阶段也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因此,初中阶段的学生必须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多方合力帮助学生成长
“小升初衔接期能否顺利度过,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因此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好的开始就显得尤为重要。”刘爱国说。
近年来,该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并通过家长会等形式,提醒家长在这个特殊时期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变化,同时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并引导他们制定“每天优秀一点”的学习目标,让孩子从小处做起,使孩子体会实现目标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环节中,也会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另外,该校以养成教育为支撑,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由于初中学习科目较多,该校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按照学科进度,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听课笔记、课后复习等工作。
面对初一新生产生的紧张、焦虑等情绪,该校教师与家长相结合,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让学生拥有一个积极阳光的心态。同时,该校还通过校讯通提醒家长密切关注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变化,帮助孩子们树立良好的心态。
抓住重点提升质量
近年来,该校始终秉承“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成长、成才,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获得感和存在感”的教育思想,教育质量走在我市前列,这得益于该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侧重点不同。
“在初中的三年时间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刘爱国告诉记者,七年级着重做好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与人交往习惯,培养健全人格。该校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走廊文化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八年级重点防止两极分化,不让学困生掉队,让每个学生都有扎实的文化课基础。同时,该校会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成长需求,利用“社团培优”“分层教学”“个别补弱”等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使每个学生的成长都能得到全方位的关注。九年级在抓整体的基础上侧重培优,着眼点于各学科的强化训练,提高中招质量。该校通过打造高效课堂,注重学生各个知识点的综合复习和训练,从而让学生更优秀,让更多的学生在中招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走进优质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