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落实党代会精神 给力“第一方阵”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千年古城的华丽蝶变
魅力扬州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6 年10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魅力扬州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万福大桥夜景。
  (扬州晚报提供)
  护城河。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森林公园是扬州市民的天然氧吧。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不唯大只唯特”,

  涵养城市特色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中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5.09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风貌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古城之一。

  在城市发展建设中,扬州坚持“不唯大只唯特”的发展理念,坚持“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的发展定位,加快推进名城建设。着力推进古城保护,市区累计建成文博场馆101座,东关街创成国家AAAA级景区,南河下历史街区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恢复和提升一批历史景观,加快推进瘦西湖世界级景区建设,隋炀帝墓考古发掘成果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加快建设城市新区,新城西区基本建成,广陵新城初显现代模样,启动建设生态科技新城,建成市民中心及科技馆、市文化艺术中心、体育公园体育场、交行扬州金融中心等一批重大产业设施和文体设施。

  优先规划基本民生,

  建设宜居名城

  扬州连续15年制定实施民生“1号文件”,把每年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民生建设。投入45亿元,在全国较早实现城乡区域供水全覆盖;大力实施“1161”菜篮子工程和“115”鲜奶工程,让市民吃上了放心菜、喝上了放心奶;投入38亿元开展“不淹不涝”城市建设,近两年主城区没有发生一起内涝;投入170多亿元,实施“老小区、老厂区、老街巷、老校舍、老庄台”等“八老”改造。

  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快乐的本质需求,将城市最美丽、最金贵、最贴近老百姓的地方拿出来,相继建成并免费开放了宋夹城、蜀冈西峰、扬子津古渡等63个生态体育休闲公园。

  坚守绿色发展理念,

  打造生态名城

  绿色是扬州的城市底色。多年来,扬州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绿杨城郭新扬州”建设行动计划,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5%用于植树造林和城市绿化,实现了生态投入增幅高于GDP和财政收入增幅。全市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九大生态中心,森林覆盖率21%,城市绿化覆盖率43.6%。2011年创成国家森林城市,2013年入选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2015年创成国家生态市。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