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 兵 李晓芳
今年年初以来,市国税局、市地税局针对国地税办税服务厅合作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整合资源、统一标准、健全机制、严格督查等方面强化服务措施,跟踪问效管理,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整合联合办税资源
整合人力资源。对按照“共建大厅”和“共同进驻”方式合作的办税服务厅,健全国地税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由国税或地税的主管领导担任办税服务厅主任,统筹协调解决具体合作事项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通过“互相进驻”方式联合办税的单位,互设窗口的数量达到2~4个,派驻人员中各有1名办税服务厅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沟通,确保联合办税服务厅能够办理双方的税务登记信息补录、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税收优惠事项受理、税收证明等相关业务,实现“前台一家受理、后台分别处理、限时办结反馈”的服务模式。
整合窗口办税资源。对“共建大厅”和“共同进驻”方式合作的办税服务厅,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业务平台融通,采取“一机双系统”设置20个国税、地税综合服务窗口;对“互相进驻”方式合作的,要求派驻的国税窗口或地税窗口均是综合服务窗口,以“双人对桌”或“一窗全能”方式办公。在设置窗口功能时,实现统一叫号服务,为纳税人提供真正的“一窗式”服务;对国税、地税双方特殊业务,根据情况设置分类服务窗口。
统一联合办税标准
加强网上办税体验区管理。在全市11家办税服务厅均增设有4~12台设备的网上办税体验区,在共建的办税服务厅均设置国地税联合办税体验区,在4个基层单位设置“互联网+办税服务厅”,在办税体验区安排至少1名辅导人员,负责政策解答和办税指导。
统一规范场所标识。对合作的办税服务厅,内外部标识及背景墙统一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相关标准执行,确保内外部标识设置清晰、整齐划一。其中,共建办税服务厅统一名称为“XX县(市、区)国税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将联合办税公告、联合办税业务范围、窗口设置情况等内容发布在办税服务厅涉税公开信息查询系统和公告栏、电子显示屏上,方便纳税人查询。
统一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厅管理。统一配置68台通用型自助办税终端和车购税自助办税终端,帮助7个基层单位建成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厅并投入使用,并制定下发《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厅管理制度(试行)》,明确功能区划分、岗位职责权限管理、日常维护和安全制度等要求,规范自助设备管理。
健全联合办税机制
完善服务制度体系。按照“存同优异”原则,将国地税各自原有的服务制度进行梳理完善,制定两家共同遵守的咨询服务、免填单、资料传递、纳税服务投诉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对外宣传等27项制度。
健全管理制度体系。根据人员分属和业务划分明确各自权责,确保业务无缝对接,防止出现管理真空;按照便利双方、强化税收征管的原则,健全发票管理制度和票证管理制度,严格票款管理,确保税收资金和票证安全。
严格联合办税检查
全面自查。本着“做细做实”的原则,对环境建设、文明礼仪、服务制度、内部机制等4个方面20个项目进行定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各基层单位列出整改措施、时限和责任人,做到即查即改、限期整改。
加强督查。国税、地税班子成员带队对“营改增”期间办税服务开展专项督查,逐项检查服务制度、服务措施、错峰预约、应急处理等工作落实情况;建立工作考核评价制度,从岗前准备、工作纪律、服务质效、业务考评等方面进行统一考核;定期评选国税、地税纳税服务明星,提升办税服务岗位的荣誉感和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