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落实党代会精神 给力“第一方阵” 上一版3  4下一版
项目为王助力跻身“第一方阵”
做强基本产业 放大比较优势
创新扬州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 年10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报记者扬州行·项目建设篇
项目为王助力跻身“第一方阵”

作者:本报记者 杨仕智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扬州上汽集团仪征汽车有限公司。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升级和投资并购,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9亿多元,利润达0.85亿元。 本报记者 李英俊 摄
  扬州亚普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车间。 本报记者 杨 帆 摄
  扬州云计算中心。
  扬州晚报提供
  玛切嘉利中国公司位于扬州市广陵产业园,是一家钢铁加工工业集团,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过去的5年,是千年古城扬州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黄金期,主要经济指标挺进江苏“第一方阵”,有数字为证——2015年,扬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17亿元,在全国百强城市中名列第40位,比2010年提升16位;人均GDP突破1.4万美元,增幅居江苏省第一,人均GDP在苏中、苏北地区率先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67.78亿元猛增到336.8亿元,以年均15%增幅高居全省第二位。

  扬州是怎样跻身江苏“第一方阵”的?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一语中的:“经济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基石,稳要有‘压舱石’,进要靠‘大块头’。扬州实现产业升级、经济跃升的重要法宝,就是坚持项目为王,举全市之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坚持“四个第一”抓项目

  没有项目就没有生命力。2012年春,扬州人第一次把“项目为王”写进了“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把重特大项目建设作为第一重点,把合力推进项目建设作为第一任务,把项目建成达产达效作为第一标准,把服务项目效果作为检验干部队伍能力的第一导向。坚持“四个第一”抓项目,古城扬州吹响了新一轮产业崛起、跨越发展的号角。

  从那时起,扬州全市上下聚焦聚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干。“钉钉子”“上发条”“紧螺丝”成为各级干部的工作口号;“压力大”“节奏快”“不喘气”成为一线项目建设者的切身体会;闷声谋发展、闷头抓项目成为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的新常态。

  扬州的重大项目建设,每年都赋予了新的内涵:2013年是“重大项目建设突破年”,2014年是“重大产业项目提升年”,2015年是“产业项目升级年”。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扬州出台了13条面对面、实打实、硬碰硬的举措,成立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推进办公室;建立市四大班子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制度;每年农历正月十八、4月18日、8月18日是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日;报纸、电视在每个月的第一个工作日,都要让上个月全市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新投产重大项目情况上“头版头条”。

  为了杜绝假开工现象,扬州市建立了月度通报、季度观摩、半年总结、年终考核的项目长效督查推进机制。在全市所有正在建设的重大项目现场,全部安装了360度可旋转的摄像头,500平方米范围内的动向,都可以通过这些“千里眼”实时传到市委重大办的LED显示屏上、市领导的手机上。

  江都区仙女镇汽车工业园,距离扬州市委大院15公里。仙女镇党委书记杨德银指着工地上的一个摄像头说:“装了这个,我这边工地上是在打桩盖楼,还是在晒地皮,市里掌握得一清二楚,这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作用很大。”

  2012年9月,总投资100亿元的上海大众仪征分公司正式竣工投产。2014年,产销整车41万辆,实现开票销售410亿元、入库税收41亿元。累计至今年5月,共生产整车130万辆,实现开票销售950亿元。汽车产业园依托上海大众累计招引汽车产业项目98个,形成了整车及零部件“1+100”的产业格局,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个、亿元项目42个。

  这只是扬州人抓重特大项目的一个缩影。

  看沿江,除上海大众外,扬州江淮轻型汽车、江苏亚威机床、亚普汽车部件、华电天然气发电、江都中信泰富、广陵新城Y-MSD、邗江潍柴亚星汽车、市开发区永丰余造纸和尤妮佳日用品、化工园区远东系列绿色石化等一个个总投资超百亿元的大项目已蔚然成林。

  总投资50亿元的宝应宝胜电缆科技城已建成投产,总投资50亿元的中航工业园开工建设,总投资200亿元的高邮电池产业园、56亿元的国信燃机热电联产、50亿元的沿海特种钢等一批大项目正在积极推进……航空母舰式的大项目,已从过去个别地区一枝独秀变为各县(市)区齐头并进、春色满园。

  从业态看,大项目已从过去造船、石化等传统产业占大头,变为汽车、机械装备、软件信息服务业等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信息产业基地、环球金融城、交通银行服务中心、万达广场、金鹰新城市中心、智谷科技综合体……越来越多的重大项目精彩出列,不断调轻、调新、调高、调绿扬州的产业结构。

  扬州“十二五”期间,累计新开工10亿元或1亿美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457个,沿江地区100亿元、沿河地区50亿元重特大项目实现两轮全覆盖,将汽车、机械、软件和信息服务、旅游、建筑、食品等基础好、稳定性高、带动力强、契合城市特质的六大产业确立为扬州的基本产业,去年基本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3%。

  在发展中调轻、调新、调高、调绿

  汽车、机械、软件和信息服务、建筑、旅游、食品等六大基本产业是扬州的“压舱石”。扬州人认为:只有咬定六大基本产业,不变轨、不折腾,加快转型提升,才能稳住全市经济的基本面和“大盘子”。

  汽车是扬州人的梦,如今这梦已渐成现实。上海大众2013年达产、潍柴亚星2014年达产、江淮汽车2015年达产,大众二期10万辆整车改造、30万台发动机项目已经开工……仪征、邗江、江都三大汽车板块拼图成形,整车产品覆盖轿车、客车、专用车等领域,一个100万辆整车生产基地正孕育着一个千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

  机械装备产业是扬州规模最大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在一批投资50亿元以上级重大项目的带动下,机械产业正在孕育“三个百亿”增长极——以宝胜集团为代表的特种电缆板块,以牧羊和扬力、亚威为代表的机械板块,以秦邮特钢和振邮板材为代表的特钢-不锈钢中板产业链,这些项目竣工达产后预计将新增销售450亿元。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扬州最年轻的基本产业,拥有总投资50亿元的智谷综合体、总投资25亿元的信息产业基地三期、总投资30亿元的联创软件园等一批代表性项目,这几年始终保持5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正在不断调轻、调新、调高扬州的产业结构。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扬州也展示了壮士断腕的豪气。高邮的蓄电池企业曾多达几十家,这几年下决心关停并转,并筹建了专业化的电池工业园。目前,这家全省唯一的电池工业园已落户海德森、艾诺斯等10个10亿元和1个1亿美元的储能电池项目,这11个项目正陆续投产,年产值可达200亿元,将成为全省高性能电池特色产业基地。

  在广陵新城文昌路南侧,江苏信息产业基地三期12幢、面积46万平方米的现代建筑正拔地而起;文昌路北侧,扬州和天津泰达联袂投资90亿元、建筑面积达101万平方米、可容纳5万人就业的Y-MSD项目已经开工,它不仅创造了该市现代服务业项目投资规模之最,还创造了单个项目建筑面积之最。

  这样的变动孕育出扬州经济结构调整的新格局:去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二,高于GDP增速1.1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2.1%,拉动GDP4.6个百分点。

  转思路、转方向、转重点,积极运用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就能将跟随式发展变成引领式发展。亚普汽车油箱,是20年前扬州一家生产保温桶外壳的集体企业,转产汽车油箱后始终紧跟国际汽车巨头的产品研发步伐,专业化生产,国际化布局,如今年产汽车油箱800万只,成为世界第三、国内第一的行业标杆企业。江苏牧羊集团,国内饲料机械行业的翘楚,这几年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在国际市场的地位迅速上升至全球第三。

  项目为王的“蝶变效应”

  从工业重大项目到服务业重大项目,从单体项目到项目集群,从产业基地到现代产业集聚区,一个个重大项目,正在持续释放龙头效应和集群效应,既有力拉动着扬州经济总量扩张,催生出工业大市的新自觉,又推动着经济转型升级、凤凰涅槃,以创新增加优势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一个大项目,造就一个新产业;一个大项目,催生一个新基地。上海大众仪征整车项目创造了扬州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一年建设投产,一年接近产能设计。在规划面积38.9平方公里的扬州(仪征)汽车工业园零部件集聚区,它吸引了近100家关联配套项目比邻而居,总投资200多亿元,形成了一个“上海大众汽车板块”。

  项目为王,催生了城市经济发展的质态之变。大项目从过去造船、石化等传统产业占大头,变为汽车、机械等先进制造业以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占主导地位,不断调轻、调新、调高、调绿扬州的产业结构。

  项目为王,催生了城市产业发展的效益之变。“十二五”期间已经形成开票销售的工业重大项目占竣工项目数的72.6%,是“十一五”的1.7倍;已经实现税收的工业重大项目占竣工项目数的64.5%,年亩均税收25.98万元,是“十一五”的2倍。

  重大项目的崛起,如同杠杆的支点撬动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全方位跃升。2015年,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6.75亿元,同比增长14.1%,在2016年中国大陆城市财力5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49位,在上榜非省会城市中名列第25位。

  重大项目的崛起,也为扬州企业注入了强劲的活力,推动着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5年来,扬州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760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15%,占GDP的比重达到43%,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技术和装备的运用,正在引发扬州新一轮制造业变革;一批“专精特新”产品和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正走向国际、国内制造领域的前台;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智能电网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最高增幅达到40%以上……

  城市竞争如百舸争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项目建设,已经在扬州大地上开花结果,创新能力的增强,经济结构的优化,企业活力的释放,让这座千年古城在未来的发展中阔步前行。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