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中统二年三月的一天,忽必烈问大臣窦默:“朕欲求得如唐朝魏征那样的人,我朝有没有?”窦默不假思索张口就说:“像魏征那样犯颜谏诤、刚毅不屈的人就是许衡了。”
忽必烈对许衡是非常了解的。忽必烈还未称帝前,任秦中王时,想找一位既有渊博的学识又有高尚德操的贤才,来负责教化饱受战争之苦的秦中百姓,于是就召许衡任京兆提学。
所以,这次窦默举荐许衡,正合忽必烈心意。于是,忽必烈下旨又召许衡至开平,共商大计,任命许衡为太子太保。当时的丞相是王文统,他的想法与许衡的政治主张存在很大分歧。一天,窦默对忽必烈说:“王文统学术不正,必祸天下,不可处以相位。”忽必烈问:“谁能为丞相?”窦默答:“许衡。”王文统为人刻薄善妒,他嫉妒许衡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德操,担心日后许衡取而代之,便暗地里传播谣言诋毁许衡。疾恶如仇的许衡不愿与此等小人为伍,毅然辞职。许衡辞职第二年,王文统与他人合谋叛乱未遂,被处死。
元朝初立,汉族与蒙古族之间的民族矛盾十分激烈,尤其在是否行使“汉法”方面,忽必烈一直举棋不定。
以许衡等人为首的汉族大臣极力劝谏忽必烈采用“汉法”。许衡还写了一篇文章《时务五事》上奏忽必烈。文中指出,考证中国的历史,只要行“汉法”的朝代都长久,否则都短命。蒙元政权要想得天下,非行“汉法”不可。许衡所说的“汉法”,就是要以儒家学说的“礼治”“德治”“仁治”来治理国家。具体到治国措施上就是:重农桑、宽赋税、省徭役、兴修水利、提倡垦殖,以使百姓安居乐业。
而以阿合马等人为首的蒙元大臣们则反对行使“汉法”。阿合马是忽必烈的大臣,官至丞相。元世祖至元三年,朝廷设置总理财政的制国用使司,阿合马以平章政事兼领使职,开始总揽全国财政大权。他施行的敛财政策就是:增盐税、滥发纸钞、增课税、推行专卖制度等。
阿合马还大肆培植党羽,排斥打击异己。洛阳宿卫官秦长卿上书揭露阿合马的罪行,被阿合马杀害。江淮行省左丞崔斌上书弹劾阿合马也被杀。阿合马对支持行“汉法”的右丞相安童怀恨在心,耍尽阴谋诡计,多次在忽必烈面前诬陷诋毁安童,迫使安童辞职。
阿合马及其同党执掌全国财政大权期间,横征暴敛,竭泽而渔,民不聊生,天下怨愤。阿合马施行的敛财政策与许衡倡导的“汉法”是格格不入的。以“汉法”派为首的许衡忍无可忍,怒起抗争。
至元七年,许衡被任命为中书左丞。至元八年,阿合马出任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权倾朝野,大臣们都怕他。性格耿直的许衡却毫不畏惧,每次与阿合马发生冲突,皆义正言辞,毫不退让。
至元十年,阿合马向忽必烈上奏,想让他的儿子为同签枢密院事,这是一个掌握军权的重要官职。许衡坚决反对,说:“国家之事,最重要的是财权、民权和兵权。现在阿合马已掌握了财权和民权,又想让他儿子掌握军权,这是不可以的。”忽必烈问道:“许爱卿是担心他造反吗?”许衡回答:“他虽然不反,但这是造反所具备的条件。”阿合马知道后,当面质问许衡:“你凭什么说我想造反?”许衡答:“我说只要是造反的人都是拥有大权的人。你不造反,为何要想独揽大权于一身?”阿合马反咬一口:“你才想造反。人人都喜好的势力、爵禄、声色,这些你都不喜好。你是想收买人心,不造反是什么?”许衡掷地有声地回答:“如果你说的这些也都有罪,我就辞职。”
阿合马由此忌恨许衡,寻机报复。
至元八年,忽必烈设立太学,命许衡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主持国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许衡主持国子监期间,教授许多蒙古子弟,让他们认真学习先进的华夏文化。
至元十年,正在许衡认真经办国子监时,阿合马却找种种借口断了国子监的资金和粮食供给,致使许多学生离去。阿合马这样做,既报复了许衡又破坏了“汉法”。许衡愤而上书辞职,宁愿回家务农,也不愿与奸臣同朝为官。
阿合马祸国殃民,朝野共愤,太子设计杀死了他。忽必烈知道了阿合马的罪行后龙颜大怒,下旨没收其家产,杀其党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