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上有农民的质朴,也有共产党员的本色,带领村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他乐于奉献,克己奉公,团结带领全村人务实重干,村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他就是武陟县小董乡乔庄村党支部书记张连喜。
建制度严管理 打造乔庄名片
“自从连喜当上村党支部书记,天天尽想着给俺村办实事,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说起张连喜,村民李法辉竖起了大拇指。
张连喜原本是做生意的,可他一直想为村里老百姓做些事。2003年10月,张连喜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之初,他就下定决心要大干一番,彻底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
他先从管理入手,制定了严格的村组干部管理制度,要求村两委会干部始终把心放在村里的管理和建设上,一月一例会,一年一总结,每名干部都必须遵守。
他带领村两委会干部在村民建房管理方面倾注了很多精力,统一盖房标准,实行“一户一宅”制度,收回10余处空宅基地,划给无房户,并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每家每户一年收取11元的卫生费,聘用8名保洁员,做到垃圾清扫有人管。
村民看到村干部对工作兢兢业业的态度,看到全村环境变得干净整洁,满意度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并开始支持他的工作。
抓产业促发展 带领群众致富
过去,乔庄村的棉花加工业盛行一时,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一行业逐渐走向衰落。
渐渐地,部分村民开始在自家庭院饲养长毛兔,因地方有限,不但形不成规模,效益不好,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影响村民的居住环境。
怎样把饲养业作为村里主要产业继续发展下去而又不影响环境卫生?这棘手的问题并没有难倒张连喜。
他先是带领村两委会干部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帮助饲养户解决选址、通水、通电、通信等问题,引导和鼓励饲养户把饲养场搬迁到村外偏远的地方,为饲养户和村民创造良好的环境。然后,他又自费跑到省里请专家,一对一地培训饲养户,提高科学饲养水平。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5年的时间,在张连喜的带领下,村里的饲养户不断增加,并扩大了饲养规模,长毛兔饲养业越做越大。
鼓正气树新风 引领社会风尚
经济发展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的需求。
每当夜幕降临,乔庄村的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歌舞翩翩,欢笑声、嬉戏声此起彼伏……
同时,在县民政局和电视台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每年的8月25日,乔庄村都要举办一场慈善公益晚会,对本村考入县一中与二本以上高等院校的学生进行资助和奖励,表彰好公婆、好媳妇、好丈夫以及模范党员、模范村组干部、模范村民等,引领新风尚、弘扬正能量。
张连喜把每一户村民当成自己的家人,把每一户村民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去做。
今年4月份,村民乔立新被确诊为白血病,因没钱看病,一家人愁眉苦脸。
张连喜知道后主动帮助乔立新筹钱看病,组织村干部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为他拍了一段视频,筹备一场募捐活动,并在活动上不间断播放视频。
村民看了视频后纷纷伸出援手,孩子们也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一晚上的时间,筹集善款9.5万余元。
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形成“一家有难众家帮”的局面,广大村民纷纷踊跃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传递正能量。
在张连喜的带领下,乔庄村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孝亲敬老、崇德向善已经成为风气。
张连喜一心为民,不谋私利,换来的是老百姓对他的敬重和拥护。他爱岗敬业,脚踏实地,认真履行一名农村干部的职责。对此,张连喜谦虚地说:“作为一名村干部,就要吃亏在前,奉献在前,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 郭白鸽 王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