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多少事,从来急!
我市党政考察团从许昌、南通、扬州一回来,全市“近学许昌、远学扬州”动员大会旋即召开,一道动员令立刻响彻怀川:跳出焦作看焦作,对标先进找差距,负重奋进促发展,争取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群情激奋,大幕开启!近学许昌,远学扬州,首要的是,解决好“为什么学”的问题。
近学许昌,远学扬州,是落实上级领导一贯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实际行动。近年来,从中央到省委、省政府都提出,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和做法。值此我市转型攻坚、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站在焦作发展的紧要关口,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取人之经、创己之新,可以事半功倍、提升速度。加快建设创新焦作、富裕焦作、美丽焦作、平安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焦作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把党代会描绘的这一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必须开拓视野、拓展思路,跳出焦作看焦作,站在河南看焦作,到全国找坐标、学先进,“跳起来摘桃子”,加快发展步伐。
近学许昌,远学扬州,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重中之重。焦作与先进市的差距,表面是规模、实力、速度上的差距,实质是思想解放不够、观念更新力度不大。与许昌比,我们少了些志气;与扬州比,我们少了些胆气;与南通比,我们少了些豪气,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志向不大、站位不高、眼界不宽、勇气不足,缺乏“开窗放入大江来”的气概;是因为我们因循守旧、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缺乏“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是因为我们学风不浓、观念陈旧、思维定式,缺乏“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魄力。思想这个“总开关”打不开,一切都无从谈起。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必须根除传统思维模式,必须来一场思想的变革、灵魂的升华。
近学许昌,远学扬州,是问计取经、少走弯路的难得捷径。想跨越发展,想力争上游,路径很多,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是其中捷径。在学习考察中,我们看到,诸如资金、土地、人才等制约发展问题,许昌、南通、扬州三市也曾经遇到过,如何解决?三市给我们闯出了道路,给我们提供了样板,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听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心事。三市的发展道路,就是我们今后的要走之路;三市的经验做法,就是我们应该借鉴尽快付诸的实践;三市走过的弯路,就是我们应该避免的失误。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大胆借鉴,就会多走捷径、少走弯路。
近学许昌,远学扬州,是坚定信心、提振士气的强力引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学习先进,我们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洗心换脑,提神增智。面对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信心、丧失斗志。古人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先进就是我们要抵达的目标,差距就是我们要跨越的高度。我们要通过学先进、找差距,保持清醒忧患,更好地交换能量、吸取精华、练好内功、蓄足底气,增强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能力和本领,坚定负重奋进的信心和决心。
近学许昌,远学扬州,更是市委兼具科学性与前瞻性的精准选择。学习许昌、南通、扬州三市,是市委经过反复比较、再三筛选的。把许昌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赶超的目标,不仅是因为许昌经济实力排名全省第五,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位居全省前列,更是因为许昌是通过超越焦作而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的。我们要重新超越许昌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就要立足实际、对标许昌,苦干实干、后发赶超。选择扬州,是因为扬州是全国创新城市、精致城市、幸福城市的典范,综合实力比我市快了10年左右。可以说,今天的扬州,就是10年后的焦作。我们借鉴扬州发展经验,就是要少走弯路;把扬州作为先进参照,就是要走得更稳、更好、更快、更健康。选择南通,是因为南通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是江苏各地学习的标杆。我们学习南通,就是要着眼长远、追逐梦想,零距离领略先进风采,大踏步追赶先进目标。
强化认识,真学深悟。只有统一思想,才能达到共识;只有统一思想,才能奋发有为。我们要充分认识“近学许昌、远学扬州”的重大意义,满怀希望、增强信心,紧盯目标、奋力追赶,自我加压、负重奋进,推动焦作新一轮大发展,实现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大跨越。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