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还是来了——《山东体罚学生的“戒网瘾学校”被停止办学》,是一则看起来很短,却意味深长的新闻。
这所涉事的山东科技防卫专修学院,也就是民间俗称的“戒网瘾学校”,因为被多名学生举报存在体罚行为,山东省教育厅介入调查后,近日责令立即停止办学,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戒网瘾学校”终于被叫停,舆论为何拍手称快?是针对该校标榜的军事化管理吗?非也。号称军事化管理的学校有很多,比如很多职校、武校,对此民众并无异议。可见,是开放还是封闭,是全封闭还是半封闭,是贵族化还是军事化,都只是办学理念和学校定位问题,并无是非之别。但当某学校被标签化为“戒网瘾学校”时,民众的反感之情就难以遏制地迸发出来了。
何以如此?我们得从近年来一系列“戒网瘾血案”说起。最开始治疗“网瘾”被妖魔化,源于一个听名字就很残忍的所谓“电击疗法”。而何谓“网瘾”,它到底是不是一种心理学或病理学上的成瘾性病变,尚无定论。正因如此,当初将“玩游戏成瘾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才引起巨大非议。
一方面如“网络文明爱心大使”陶宏开教授认为“网瘾”不是病;另一方面,一些自己有病却让孩子吃药的家长,不思己过,只图省事,千方百计,连哄带骗,不行就强拉硬拽将孩子送进各式“戒网瘾”训练营,导致的极端惨案层出不穷。
悲剧频发,看似围绕“网瘾”的三方斗争,实则是教育理念和方式出现严重偏差。山东这所“戒网瘾学校”被停办,就是上月那起“网瘾少女弑母案”的余波。黑龙江16岁少女囚禁其母8天,最终将其折磨致死。从新闻报道来看,这个姑娘当初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可以请心理医生诊治或去专业医疗机构咨询求助,而家长绝不该把她送到“戒网瘾学校”。结果,孩子的心理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倒酿成“弑母”的人伦惨剧。一些缺乏现代教育理念的父母,遇到孩子精神出现问题就往“网瘾”上推,以为送到“戒网瘾学校”就万事大吉,真是可悲可叹!
既然是学校,不管公立还是私营,都该依法办学。动不动就“往死里打”,不是军事化管理,而是违法犯罪行为。如果不是闹出命案,莫非还要默许这种学校继续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