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国记协联合发起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乐享健康生活)”项目正式启动。
此次“乐享健康生活”行动,开创性地提出了“5125”理念,即建议市民每天给自己留5分钟发呆时间,每天运动1个小时、掌握1项运动技巧和加入1个运动社群……这一理念强调公众应当关注身、心两方面健康,从而营造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晓平王:发呆是正常人的一种心理调节方式,偶尔发呆无伤大雅,对大脑来说是很好的休息,可帮助人们减轻疲劳。
@阿七若丹:其实可以把“5125”理解成“我要爱我”,因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首先要懂得如何爱自己,如何让自己身心健康地面对家人和社会。我认为,“5125”理念是健康阳光的生活理念,值得大力推广。
@江苏谢庆富:没什么别没钱,有什么别有病。身体健康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财富、家庭……我们所追求的一切都以身体健康为基础。身体好比是1,后面0再多,如果身体垮了,意味着什么都没有。所以,不论多么忙,都要抽出时间关心自己的身体。
@一更时分:一个人只有身、心两方面都健康,才拥有真正的健康。这个“5125”理念可操作性强,给公众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是很及时的指引,就看大家愿不愿意为健康而行动。
@塞外东风:发呆5分钟,让大脑缓冲5分钟、休息5分钟,肯定是有益的。正如聪明的一休哥说的那样:“不要着急,休息,休息一会儿。”
@山西马全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应当从消除贫困入手。如果一个人忙忙碌碌还无法解决住房、孩子受教育等问题,哪有心情每天发呆5分钟?只有人人摆脱贫困,安居乐业,“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才有可能付诸实施。
@卖火柴的我本真善良:初衷甚好,但不必强行推广,因为每个人的家庭条件、身体情况、工作性质不相同,不可强求一律,还是让老百姓自得其乐好。
@kellykeron:发呆5分钟,这个可以有,只是问题来了:什么时间发呆?是上班时间还是下班时间?如果是上班时间,从事什么职业的人可以?从事什么职业的人不行?既然提出“5125”理念,就应该有更具体的规定,否则很难落到实处。
@落雪怎无痕:每天发呆5分钟这个倡议对工作十分忙碌的人是有益的,但有的人每天无所事事,还发什么呆啊!应该赶紧找事做。生活有张有弛,节奏有快有慢,人们身心才健康。
【下期话题】
洋节引发观点碰撞
10月21日,名为“成都地铁”的微博账号发文称,一群女生化装成丧尸乘坐地铁惊吓乘客。“对于这类行为,‘成都地铁’坚决说NO!!!”在一位女生的衣服上,“成都欢乐谷万圣节”的大字引人注目。名为“成都直播”的微博账号同日发文称,女生们乘坐地铁前刚刚参加了欢乐谷万圣节鬼王巡游活动。
此事引起超千人转发评论。数小时后,评论演变为庆祝西方万圣节是否崇洋媚外的辩论。不少人对“成都地铁”表示支持,称:“崇洋媚外!抵制!”也有一些网友反问道:“过个万圣节就崇洋媚外吗?”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郭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