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秋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市面对经济新常态,促转型、调结构、稳增长的关键之年。
在宏观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各种困难挑战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我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面对严峻的经济新形势,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稳增长、保态势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应对、精准发力、综合施策,保持了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
前三个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9.7亿元,同比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503.7亿元,同比增长8.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48.8亿元,同比增长13.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92.8亿元,居全省第四位,同比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利税322.6亿元,居全省第三位;规模以上工业利润233亿元,居全省第四位。
一系列统计数据表明,受复杂外部环境和自身经济结构问题双重影响,焦作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企稳的基础支撑还不牢。如工业用电量下滑、在建项目大幅减少、房地产行业依然低迷,对经济指标增长支撑不足,项目接续能力不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不足。二是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还不高。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较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进度较慢、重点企业效益下滑。尤其是代表焦作工业的双“50”企业(50家重点骨干企业、50家高成长型企业)生产经营较为困难,主营业务收入降幅明显。三是经济发展的目标压力还不小。前三个季度,全市主要指标中,仅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项指标增速,高于年度目标。根据统计部门测算,要完成年度目标,在剩下的2个多月时间内,需要相当高的增长速度,压力很大。
市十一次党代会鲜明地提出了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特别是市委书记王小平在召开的全市“近学许昌、远学扬州”动员大会上号召全市上下学习先进、奋起直追,开启了焦作新一轮跨越发展的新征程。我们既要认清形势、看到问题,更要坚定信心、加压奋进,紧紧围绕市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今年年初市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政府工作目标,明确努力方向,查找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年度目标完成,为明年的工作打下好基础。
第四季度是冲刺的季度、拼搏的季度。如何为焦作经济再加把火、调整好下一程的奔跑节奏?
筑牢工业强市根基
稳增长关键在稳工业,稳工业关键在稳企业。市工信部门、各县(市)区要全面掌握企业运行情况,按照“分级精准服务、分类精准指导、分业精准施策、分企精准帮扶”的原则,区分不同情况,开展“点对点”帮扶活动。
对基础实力强、发展势头好的重点企业,指导其制订三年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多氟多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佰利联氯化法钛白粉二期、蒙牛乳业产业集群等项目,全力支持企业开足马力、扩大规模,培育打造更具竞争力的50亿、超百亿大企业集团。当前最紧迫的是,要围绕重点骨干企业谋划的转型升级项目,排查梳理一批前期工作完备的项目,年底前抓紧开工建设,形成一批实物工作量。
对成长性高、前景好,生产正常、受市场影响小的中小企业,要完善梯次培育机制,加大协调支持力度,保障要素资源供给,创造更加宽松环境,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实现满负荷生产。
对暂时陷入经营困难的企业,要认真落实省降成本专项行动50条意见等政策,深入推动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推动企业尽快脱困解围;对产能落后、转型无望的企业,要强化环保、技术、能耗、安全等硬约束,积极通过“关停并转”,为优势产能腾出空间容量,促进工业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
要抓好“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入库工作。前三个季度,我市累计入库“四上”企业190家,同比增长313%。在下一步工作中,要继续摸排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持续做好“四上”企业入库工作,提高“四上”企业入库率,及时准确反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完成全年各项经济指标提供统计基础支持。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
项目是支撑、是基础,各级各部门必须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提供基础支撑。
要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重点围绕十大工业项目、十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省市重点项目、今年两批221个集中开工项目和豫商大会81个签约项目,特别是华夏幸福(武陟)产业新城、灵山集团云台山文化旅游合作等重大合作项目,落实各方责任,建立项目台账,细化目标任务,加快建设进度,带动完成全市年度投资任务。
要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润儿指出,扩大政府投资不仅可以支撑投资增长,而且可以撬动民间的投资,在当前民间投资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尤其要抓好政府投资。第四季度,应把PPP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作为发挥政府资金撬动作用、扩大民间投资的重要途径,重点加快我市PPP项目建设,盘活社会存量资本,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回升。
要发挥储备项目的基础支撑作用。在投资重点上,要把握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产业发展项目、重点城市工程设施项目三大类投资方向。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上级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重点在铁路、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领域,在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化工等优势产业,在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地下管廊、海绵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供热管网、供水等城市工程设施方面,精心谋划一批重点项目,确保项目接替有序、支撑有力,并同步做好规划、土地等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要发挥民生项目的保障作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是“车之双轮、鸟之两翼”,二者不可偏废其一。应对今年各项民生工作进行全面回头看,保质保量完成省、市重点民生工程,发挥好民生项目扩投资、稳增长、惠民生的综合效应,统筹做好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工作,把实事办成、把实事办好,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跑赢下半场,信心与底气不仅来自全市干部群众上下齐心、人人思进的热情,更来自影响焦作经济运行正在加快聚集的积极因素。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倍加珍惜当前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顶住压力、保持定力、加倍努力、凝聚合力、精准发力,就一定能再创佳绩,为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开好头、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