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他15岁考上大学,26岁时成功将第一批金属钠出口美国,实现了我国金属钠出口零的突破;他39岁放弃拥有中国十大贸易公司之称的国企金饭碗,投身香料行业,实现自主创业。
如今,他领导的香料企业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香紫苏系列产品出口基地,产品全部出口欧美市场。近期,他将对位于家乡博爱县的香料企业增资扩建,项目达产后年销售额可达数亿元。
他就是北京芬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新岩。近日,在他回乡参加第十一届豫商大会期间,本报记者走近这位怀川商人,聆听他的人生与创业故事。
走进化学的奇异世界
香紫苏,一种神奇的花。它生长于戈壁荒漠地带,耐旱、耐寒、耐贫瘠。然而,它芳香浓郁,具有安神、明目的奇效。传说耶稣诞生后哭闹不止,眼睛多眵。圣母玛利亚将其带到香紫苏花旁,耶稣停止了哭闹。母亲用花瓣蘸水为其擦洗眼睛,耶稣的眼睛很快明亮起来。
如今,用香紫苏提炼的系列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香水、化妆品、烟草、露酒、口香糖、减肥药品等日化和保健品行业。尤其是用其提炼的龙涎醚,因最接近香料之王——龙涎香,留香久远且香味稳定,成为国际各大名牌香水的定香剂。
如果说香紫苏是天地间的一朵奇葩,那么赵新岩就是把这朵奇葩的芬芳传递给千家万户的人。如今,他的企业生产的香紫苏精油、香紫苏醇等系列产品全部出口欧美市场,并成为亚洲最大的香紫苏精加工生产基地。
豫商大会期间,记者面前的赵新岩儒雅、平和,普通话中时而夹杂着英语。这位频繁踏上欧美发达国家、与世界化工与香料巨头打交道的焦作老乡,早已洗尽泥土味,以前沿的眼光审视世界,在国际香料舞台上纵横捭阖。
赵新岩1966年出生在博爱县清化镇(今清化镇街道)。他天性好学,在博爱县十中担任学生会主席期间,组织学习小组,带领同学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从小学到高中,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全县名列前茅。
“中学阶段,我最喜欢的就是化学课。还记得在化学实验课上,老师把一块钠放进清水后,迅速变成一个火球旋转并燃烧起来。这个小小的实验证明了金属钠超强的活跃性,也激发了我探索化学世界的兴趣。”赵新岩说,高考后,他选报了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专业。
走进大学校园的赵新岩只有15岁,在班里年纪最小,但因为学习成绩好而担任了班长。本科毕业后,他考取本校研究生,攻读化工系统工程专业。研究生期间,赵新岩担任校学生会社会实践部部长。他带领同学们积极开展社会实践,遍访四通、四达等当时国内计算机行业的龙头企业,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本计算机论文集。
“三年的研究生学习让我有三大收获:一是全面深入学习了化学和化工知识;二是培养了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增强了勇于参与社会实践的信心;三是外籍教师讲课让我过了英语关。”赵新岩总结说。
外贸舞台的“化学反应”
上世纪8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中国向世界敞开了进出口贸易的大门。刚刚走出校门的赵新岩踌躇满志,把自己对国家外贸行业发展的理解的一纸书信寄给外贸部。没想到,外贸部国际合作司司长约见了他,并建议他到当时中国十大贸易公司之一的北方公司工作。就这样,赵新岩走上了国际贸易的舞台。
当时的北方公司主要从事军工产品贸易,在民用化工品国际贸易方面是短板。刚进公司的赵新岩被分配到化工产品部担任项目经理。
“我坚信改革开放后民用化工产品会有巨大的贸易空间,因此我们积极开辟国际市场。”赵新岩说,果然,他所在团队的业绩逐年增大,创汇额也从一年几百万美元增长到几千万美元。
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对赵新岩从事化工品对外贸易起到了有力支持。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对汽车安全法进行修订,要求所有汽车座椅必须安装安全气囊。“当时,制造安全气囊需要用一种叫叠氮化钠的产气药剂。由于这种化合物中含有钠,所以金属钠在美国顿时有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但是,由于钠活性很强,一接触空气就会自燃,因此我国以前没有从事过金属钠的出口贸易。”赵新岩说。
“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我来试试!”赵新岩想挑战自己。他设法从美国买入一桶杜邦公司生产的金属钠进行研究。原来,钠棒是用液体石蜡包裹后放在一只铁桶里,再用两层塑料袋分别扎口充上氮气。受到启发的赵新岩进一步改良了包装工艺,成功解决了金属钠的包装运输难题。1992年,我国第一批金属钠成功出口美国市场,实现了我国金属钠出口零的突破。
赵新岩并不满足于原材料出口。他与国际巨头汽车安全气囊公司合作,引资在国内研发生产出安全、环保、健康的产气药剂,并把终端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在赵新岩和同事们共同努力下,该公司民用化工品出口从只有几个人的小部门发展到十多人的大处室,并于1997发展成独立的化工公司,赵新岩任副总经理。
用香紫苏造福人类
2005年,赵新岩离开了供职17年的国企,走上创业之路。起初,他做国外液晶偏光膜的中方代理,从事双汇肠衣膜的外贸业务。但很快,他把创业方向转到了以香紫苏为原料的香料研发、加工、贸易领域。
其实,早在1993年,赵新岩在一次出国访问时便敏锐地发现香紫苏产品存在市场缺口这一商机。回国后,他打听到香紫苏仅在陕西延安南泥湾一带有少量种植,便立即前往当地考察,并找到了陕西农垦旗下国内唯一一家小香料厂。
“香紫苏原产于法国格拉斯地区,后扩展至东欧、北美地区。上世纪70年代初,香紫苏被引入我国,经陕西农垦专家不断探索,在陕北黄土高原试种成功。”赵新岩说,“我被香紫苏花田的美景深深吸引了,同时也对那里工厂简陋的生产条件感到惋惜。我对该工厂的生产工艺提出了改进建议后,该工厂当年实现香紫苏醇第一次出口国外。”
赵新岩决定挺进香料领域后,便借助国内高校先进的实验室,对香紫苏进行低温、低伤害提取技术研究,使香紫苏在提炼过程中的原始香气破坏程度降到最小。2007年,他在家乡博爱县建厂,开始了低温、低伤害提取技术的工业化生产。
然而,拥有先进技术和德国进口设备的工厂并不能顺利生产。原来,当时香紫苏在陕北农家分散种植,面积很小,产量有限,一些中间商在原料中掺杂质,砂子、石粉、铁粉等无所不有。
开弓没有回头箭。赵新岩开始进行设备改造。两年内,他对提取设备改造了23次,终于实现了既能“吃细粮”也能“吃粗粮”的生产需求。接着,赵新岩回马大西北,在新疆伊犁开辟了万亩香紫苏种植基地,并建起原料加工厂,完善了加工体系。
诚信、敬业、创新、人和,是赵新岩在创业路上一直秉持的理念。十多年的外贸工作经历,让他早已深谙质量与诚信在国际贸易天平上的重量。为此,他在质量、价格、服务三个方面始终做到让客户百分之百满意。
“我们坚持用最温和的方法提取香料,从而完美保留了香紫苏的原始香味,产品在国际香料市场很受欢迎,并被世界顶尖的香料公司全部收购。”赵新岩说,“香紫苏于每年9月份收获,春季则是原料青黄不接的时候。有人在原料紧缺时以高出市场价30%的价格收购,但我们为保证出口订单所需,没有图一时之利。建厂以来,不管原料怎么紧缺,我们的出口价格始终按照合同执行,从来没有延期交货。
“虽然我们已经开发出香紫苏系列产品,但香紫苏全身都是宝,目前开发利用的仅有三分之一,这种神奇植物还有非常广阔的开发空间。目前,我们正与国内多家知名院校和研究单位合作,一定要把香紫苏的研发利用推向深入。”赵新岩说,“我与博爱县政府达成协议,要追加投资,扩大厂区和生产规模,项目达产后年销售额可达数亿元。”
本报记者 陈作华 见习记者 赵 娟 实习生 周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