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毛伟豪)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4日在京发布《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指南》),从生活方式干预、控制危险因素和规范诊疗入手,指导医护人员和公众提高对血脂异常防治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水平。据测算,2012年我国血脂异常患者约4.3亿人,冠心病死亡率以每10年30%的增幅上升。
依据国人长期队列研究流行病学数据和临床循证研究进展,新修订的《指南》对人群的心血管病危险分层进行了重大更新,对缺血性心血管病极高危人群提出更严格的控制目标。《指南》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提出通过定时血脂检测,早期发现高胆固醇患者,从生活方式干预、控制危险因素和规范诊疗入手,努力提高人群血脂异常防治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水平。
定期检查血脂是防治心血管病的重要措施。《指南》建议20岁至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一次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每3~6个月检测血脂。
采取健康生活方式是防治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基本策略。《指南》提出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坚持心脏健康饮食、规律运动、远离烟草和保持理想体重,建议血脂正常者每日饮食应包含25~40克以谷类、薯类为主的膳食纤维,摄入胆固醇应小于300mg。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达40.4%,较2002年的患病率水平出现大幅度增加,呈现为国民血脂异常的普遍暴露状态,且成人血脂异常患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对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工作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