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媒体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坐着高铁去游玩
上周本报最受关注微新闻公布
焦作地区政务微信排行榜
小孩子该不该读四大名著
环保官员“监守自盗”不可容忍
加快个税改革是对质疑的最好回应
严惩“炒信”
“焦作城管”跃居第四位
本报新媒体小编到市妇联授课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10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小孩子该不该读四大名著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近日,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在《中国青年报》上以《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为题,称四大名著并不适合小孩子阅读。理由如下:《水浒传》里满是打家劫舍;《三国演义》中充斥了阴谋诡计;《西游记》这部书从根本上讲述的是佛法和人生,其隐含意义远非小孩子所能理解;《红楼梦》中“色”“空”“幻”“灭”的主题世所公认,这些观念对小孩子没有多少好处。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水晶小草:因四大名著中存在某些消极影响就不让孩子阅读的做法无疑是因噎废食。四大名著乃是我国文学经典,孩子们可能读不懂原著背后的深刻含义,但至少通过阅读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使之更了解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的渊源等。在中小学生中倡导经典诵读已蔚然成风,为何不引导他们多读名著呢?

  @不知潇湘在何处:四大名著中丰富的内容能很好地帮助孩子了解历史,了解中国文化,经常阅读四大名著不仅能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书中的是是非非,只要家长和老师引导孩子正确理解即可,大可不必这般杞人忧天。

  @雨中漫步2A:我们不否认在四大名著中有打家劫舍、阴谋诡计,有佛教禅宗、色空幻灭等,但这些内容并不是每本书的主旨和核心内容。相信孩子们在阅读时会更多地关注那些新鲜、有趣的内容,我们没必要用成人化的思维考虑孩子们在阅读时会受到哪些影响。

  @深海林森景幽幽:孩子读书来自兴趣,自然会忽略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什么时候想读就什么时候读,所谓合适的时间,都是成人根据自己的理解下的定义。有些理解不了或会产生误导的内容,大人未必就真的比孩子们更令人放心。

  @卯日星官957:只看到四大名著里的糟粕,看不到其传承的历史文化精华。站在成人理解的角度,说四大名著不适合孩子读,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不能做因噎废食、自欺欺人、掩耳盗铃之事。如何让四大名著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是怎么引导,而不是简单的否定。

  @z531312762:四大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自有它经久不衰的艺术感染力。弘扬真善美的主旋律无疑贯穿于四大名著始终,不可否认,著作中存在一些负面的东西,但这些都需要家长、老师正确引导,取其精华。

  @飞翔的砂漏:其实小孩子读四大名著,大多数并不能理解书中隐藏的含义,只是走马观花,担心故事影响孩子的成长有些多虑了,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是随着阅历的增加而不断深化的,同一个人年少时看四大名著和年老时看四大名著,理解也会有所不同的。

  【下期话题】

  串门越来越少

  邻居朋友间互相串门、拜访曾经非常常见,但在当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串门越来越少了,跟朋友聚餐也多是约在外面,很少直接请到家里做客。近日,一项调查显示,82.1%的受访者感觉近年来互相串门的越来越少了,46.5%的受访者更愿意去饭店招待来访客人。工作生活压力大、网络社交平台发展、变得宅了被认为是不爱串门主因。71.1%的受访者认为这会导致人情关系越来越淡。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水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