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焦作/武陟·修武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永不松套的老黄牛
武陟县召开党政班子(扩大)会议
图片新闻
修武县召开县级领导干部会议
图片新闻
修武借用公益平台拓宽扶贫渠道
修武县召开创建国家全域 旅游示范区工作推进会
修武县召开产业攻坚小组汇报会
修武开展 “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活动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10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不松套的老黄牛
——记武陟县龙泉街道北贾村党支部书记肖银运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40年坚守,他忠心耿耿全力服务父老乡亲;

  40年创业,他披荆斩棘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40年奋斗,他带领着村民过上了小康生活。

  他就是四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默默耕耘、被村民称为“永不松套的老黄牛”的武陟县龙泉街道北贾村党支部书记肖银运。

  40年来,北贾村在肖银运的带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壮大集体经济

  提高村民收入

  今年72岁的肖银运,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起担任北贾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近40个年头。

  提起以前的北贾村,村里的老人都知道,人多地少,村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延续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自从接下这个“经济发展缓慢的烂摊子”后,肖银运就立下了不让北贾村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决不罢休的誓言!他上任伊始,一连开了几天会,让大家出主意、想对策、找办法,最后认准一条路:要想甩掉穷帽子,必须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1985年,肖银运筹资30万元准备在村里建一个造纸厂,当时的30万元对于贫穷的北贾村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乡亲们说,投资这么多,亏了可咋办?面对乡亲们的疑虑,他更加慎重,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重。为此,他倾注了大量心血。白天,他四处奔波协调,夜晚,他躺在床上,还在不停思考,丝毫不敢懈怠正在干的工作。在乡亲们的担心和顾虑中,北贾村造纸厂建成了,该厂生产的高强度瓦棱纸每年能为村里创收20万元。乡亲们笑了,村干部舒了一口气,而肖银运没有停步,继续筹划着如何带领广大村民更快更好地发展。随后,村里又先后建起了暖气片厂、玻璃纤维布厂、石棉瓦厂、化工厂等6个村办企业。

  近几年,肖银运看准了北贾村紧邻县产业集聚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区位优势的机遇,引进江河纸业等多家企业入驻,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使多数家庭走上富裕之路,可是村里仍有不少农户不能脱贫,这曾一度让肖银运彻夜难眠。一次他在和村干部闲谈中,说起了这件事。一名村干部愿意牵头聘请建筑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一支建筑队,这样可以让村里那些闲散强壮劳力农闲时到建筑工地干活,增加收入。一个月后,村里第一支建筑队成立了,由于建筑队管理严格,重质量守信用,第一年就实现了“开门红”。后来村里又组建了两支建筑队,并在村内大力发展养殖业和运输业,不仅安置了村内劳力,又让村民的腰包一天天鼓了起来。

  “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村里人人都有事干、人人都有钱赚。”肖银运说。

  “现在村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家里没有车,现在不少家户都买了车;原来没有空调,现在都安上空调了。别看我们村不大,轿车就有300多辆,生活过得更富裕了。”村民肖连忠说。

  改善居住环境

  提高生活水平

  “随着村集体越来越富裕,群众腰包渐渐鼓起来后,如何改善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生活水平?这一问题已经迫在眉睫。”肖银运说。

  村民在解决了吃饭问题之后,考虑最多的就是住房,对于一般农村家庭来说,盖一座像样的房子,不仅是一辈子的奋斗目标,甚至要经过几代人的辛苦努力才能实现。

  作为村里的带头人,肖银运急所有人之所急,为了节约耕地,为了村民不再为盖房所累,为了让更多的村民投入创业致富中去,他外出考察、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回来与村干部开会研究,最终决定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新型农村社区开始建设后,肖银运茶饭不思,每天带领村两委会干部到现场办公,并到施工现场检查施工质量、督促施工进度,保证工程按质按量按时完工。经过几年的努力,投资7000多万元建设的14栋新型社区公寓楼拔地而起。

  “新房不要钱,按照人均30平方米的标准分配。对老房子,村里请专门的评估公司评估作价后还要给我们补偿。自来水、宽带直接通到家里,生活上方便多了,和城里人一样,多好啊!”已经入住社区的65岁老人岳学莲高兴地说。

  “目前我们社区第一到第三期工程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工,还没通上的暖气也将在今年冬天对接完毕,争取早日让村民过上舒适的生活。”肖银运说。

  心系百姓

  常怀为民之心

  “咱有了钱可以花,但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肖银运说。

  多年来,肖银运一直把坚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当成村两委会工作的重点,毫不吝啬地把收益回馈给群众。

  为了实现村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2013年村里建起了慈善幸福院,现入住20余位老人;为了解决村民的文化活动需求,村里建起了1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并投资13万元安装了显示屏;为提高村小学的教学质量,筹资45万元,建起高标准的两层共42间教学大楼;为鼓励村民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每位村民每年补贴30元钱,解决村民看病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为了保证村里的和谐稳定,肖银运带头在村里推行网格化管理,每300人至500人确定为一个网格,共划分为5个单元网格;村里建立了综治工作站,今年年初以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起,无群体性事件发生;安装高清探头50余个,全部与武陟县公安局龙泉派出所建立的二级视频监控平台连接,真正实现全方位监控,不留死角;在村内建立一支“红袖标”巡防队伍,组织巡逻队每天两次认真开展巡查活动,维护村内的平安稳定。

  这些为民实事和惠民措施,让肖银运赢得村民的支持,也更加坚定他做好农村工作的决心。

  “累并快乐着,特别是老百姓迫切期盼的事情解决了,我也感到特别开心。”肖银运说。

  40年来,肖银运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一起,把昔日贫穷落后的北贾村建成了美丽、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安娇娇 李文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