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三市,看巨变。海纳百川,招大引强,活力无限。焦作学习三市经验,关键在于吃透其海纳百川的精髓,借鉴其招大引强的招数。
三市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与气度,与不尽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拥,主动把“开放、融入、发展”的醒目棋子落到全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版图上,在招大引强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无穷的活力。
对外开放合作的广度,决定了招商引资的气度和项目建设的力度。与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央企、上市公司、行业领军企业战略合作,就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三市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度,并购或引进战略投资者,迅速做大做强企业,支撑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许昌、南通、扬州三市在招商引资中都能突出“大”和“强”,成功引进了一批产业发展前景好,具有支撑性、引领性、带动性的大企业、好项目。
实际操作过程中,三市坚持“两手抓”:一方面鼓励支持本土企业上转型大项目,做大存量、做优存量;另一方面加强与国际国内顶尖企业的合资合作,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助外力优化存量、扩大增量、壮大总量。
许昌、南通、扬州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却都在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他们的做法,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又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许昌经验——招大引强,增量提质
过去的5年,许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增量提质,新增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6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民营企业占全省四分之一强,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超过60%,成为经济最具活力增长极。
在许昌市今年的170个重点项目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有76个,其中投资50亿元至100亿元项目13个,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3个,这3个项目都在长葛市。
自2009年开始,从一张“白纸”起步,长葛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建成了面积达13.5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集聚区入驻企业30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4家,2015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20亿元,成为河南省为数不多的千亿元级产业集聚区。
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中,有长葛的森源集团、黄河集团、众品集团和鑫金汇公司4家企业,其中森源集团、黄河集团、众品集团3家企业营业收入2015年分别达到224亿元、170亿元、163亿元。长葛产业集群的骨干效应进一步显现。
许昌先后与16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联系,引进了国家电网等一批战略投资者,与微软、西门子、通用、飞利浦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今年前8个月,该市17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21亿元。
森源集团兼并了长葛奔马公司,从许继电气挖来几名技术员工,一举发展成为百亿元民营企业、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南通样板——海纳百川,活力无限
南通市“十二五”期间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46家、央企49家。如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是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引进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成立的大型造船企业,多项技术指标创造我国新纪录,成为世界最具竞争力的船厂之一。南通富士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南通华达微电子有限公司和富士通(中国)有限公司等共同投资兴办的,已发展成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
南通借助沿海沿江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叠加优势,大力推进接轨上海、融入苏南的进程,与上海市原闸北区合作开发建设了上海市北高新科技城;与苏州跨江联动开发了苏通科技产业园区,支撑带动作用非常强,推动开放型经济提质、扩量、增效、惠民,使开放型经济保持在较高的平台上发展。
2011年以来,南通累计批准245个总投资及净增资超3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其中超亿美元项目52个,协议外资42.8亿美元。大唐恩智浦汽车半导体、凯爱瑞食品、丘比食品、大王生活用品等一批跨国公司投资项目有效带动了南通相关产业的转型发展。德国巴斯夫、默克医药,美国霍尼韦尔、卡特彼勒、泰森,韩国SK,日本三菱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先后在南通落户。
今年1~8月,南通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98个、完成投资53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60.9%。
扬州模式——“大块头”助推经济跃升
靠大企业、大投资、大项目支撑,扬州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了强大的集群效应、规模效应。
扬州主动融入长三角,落户上海转移项目20个,总投资301亿元;有来自9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30多家世界500强在内的1600多家外资企业落户,总投资超300亿美元。坚持“项目为王”,“十二五”期间,扬州累计新开工10亿元或1亿美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457个,沿江地区100亿元、沿河地区50亿元重特大项目实现两轮全覆盖。
2012年9月,总投资100亿元的上海大众仪征分公司正式竣工投产。2014年,该分公司产销整车41万辆,实现开票销售410亿元、入库税收41亿元,截至今年5月,共生产整车130万辆,实现开票销售950亿元。汽车产业园依托上海大众累计招引汽车产业项目98个,形成了整车及零部件“1+100”的产业格局,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个、亿元项目42个。
除上海大众外,扬州江淮轻型汽车、亚威机床、亚普汽车部件、华电天然气发电、江都中信泰富、广陵新城Y-MSD、邗江潍柴亚星汽车、市开发区永丰余造纸和尤妮佳日用品、化工园区远东系列绿色石化等一个个总投资超百亿元的大项目已蔚然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