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小豹
大别山腹地,豫鄂皖之间,新县战火的硝烟已经散去,留给人们的却是一段段难以忘却的红色记忆。
这里,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是93位将军的故乡,有革命历史遗迹和纪念地200多处;这里,28年红旗不倒,有着四度辉煌的革命历程;这里,是大别山精神的发源地。
深秋的大别山,草木葱茏,绿水潺潺。10月18日,在翻越一道道山岭之后,市质监局机关党委党小组长培训班一行终于来到位于信阳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一走进博物馆,一组以“风云大别山”为主题的“山魂”汉白玉浮雕,再现了当年颇具震撼力的战斗场面。随着讲解员介绍那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一幕幕壮烈的历史画面在大家脑海中徐徐展开,“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虽然远去了,可那硝烟弥漫的战场、生死别离的场景却被这一座座鲜血染红的山川永远铭记……今天的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谐生活。作为一名质监人,就是要兢兢业业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爱岗就是爱国,敬业就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告慰。”市质监局机关党支部党员李晶晶说。
走出博物馆,云雾缭绕中的大别山层峦叠嶂、满目翠绿。来到鄂豫皖苏区将帅馆,宏伟的将军雕像如颗颗璀璨的明星照亮着大别山。如果说大别山是革命的舞台,新县就是舞台的中心。这里村村有烈士,户户有红军;这里是93位将军的故乡;这里流淌着5.5万新县人民的鲜血。革命的胜利,正是他们坚定理想、恪守信仰的胜利,是他们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胜利,是我党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的胜利,是实事求是、理论创新的胜利。“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让我心灵震撼。通过这次红色教育,我明白了在不同阶段奉献的形式不一样,现今的我们只要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就会越来越好。”市质监局机关党支部党员程相敏深受感动地说。
党史是面镜子,英雄是面旗帜,烈士事迹是一场场洗礼。来到位于新县城南白毛尖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高高的陵园大门庄严而肃穆,微风轻拂着苍松翠柏飒飒作响,似乎在告慰安葬于此的13万革命烈士。当听到讲解员讲述烈士程儒香受尽百般苦刑却不为威胁利诱而改志,英勇就义前对母亲说不能尽孝时;当听到烈士吴焕先因为干革命,累及家门5口被敌人杀害,母亲要饭到门口,得知部队生活艰难又悄悄离开,妻子想方设法把宝贵的食物接济部队,自己却病饿而死时;看到影片中一位母亲为救王树声而献出自己亲生儿子生命时……在场的人无不心潮澎湃。指着一张长征时期的合影,讲解员说:“其中最小的仅8岁!”听到这里,人们都沉默了。“这组数字使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不禁想,我16岁的时候在干什么?我的16岁是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读书,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我深感自己与优秀共产党人的差距与不足,我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努力方向,提高党性修养,发挥好党小组长作用,团结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勤于动手动脑,努力认真生活,夯实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市质监局机关党支部党员买莎莎说。
站在鄂豫皖革命烈士纪念碑下,面对13万烈士纪念墙和鲜艳的党旗,市质监局18名党员又一次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永不叛党。”誓言铮铮有力。市质监局检测中心党支部党员姜亚楠说:“这次了解了大别山红色革命史后,重温入党誓词,我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今天,我们虽不用面对那些枪林弹雨的生活和残忍的敌人,可是,我们仍需要用理想信念来武装自己,甘于清贫、知足常乐、立足本职、踏实工作、知难而上,做一名有灵魂、有信念、奋发有为的质监人。”
今年正值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参加红色教育的党员们穿上了红军服,重走红军路,重温红军长征历程,追忆难忘战争岁月。“穿着红军服,我倍感骄傲。走完‘志仁小路’,浑身汗水,两腿酸痛,切身感受到当时革命的不易,草鞋追汽车,小米加步枪,无数革命先辈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深深触动了我。说实话,走到最后180个台阶的时候,真走不动了,但是目的地就在前方,只要目标坚定,团结一心,排除万难,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实现胜利。最终的登顶让我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有认真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市质监局机关党支部党员李丹说。
在对这次红色教育进行总结时,市质监局副局长周明光深有感触地说:“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质监人也有质监人的长征路。希望通过红色教育,深刻了解大别山精神,进一步坚守我们的理想信念,彰显我们党小组长的责任担当,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用红色精神鼓舞质监人走好自己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