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是一种经营规模小、投入产出少的经营组织,但同时又是创业成本低、发展较为活跃的市场主体。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市中小微企业把握机遇、探索创新、加快发展,总体规模不断壮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已发展成为我市工业企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截至9月底,全市中小微企业达9420家,同比增长0.1%,其中中型企业405家、小型企业4282家、微型企业4553家;从业人员45万,同比增长1.1%;营业收入2315亿元,同比增长2.2%;实缴税金49.4亿元,同比增长0.2%;资产总额达1407亿元,同比增长1.3%。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全市中小微企业也面临着生产增速回落、经营困难加剧,较大中型规模企业而言,更加步履维艰,但同时也出现产业结构优化、电子商务的广泛运用等新变化。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我市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牢固树立绿色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始终把生态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优势,大力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企业,引导企业产品由产业链生产端向价值链的低端、高端、终端迈进,积极扶持高、精、尖企业发展。煤炭开采洗选业、纺织服装业是我市中小微企业主要聚集的行业,属于高污染、价值低行业,今年1月至8月份,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下降49%和20.5%,发展速度和比重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销售模式进一步拓宽。近年来,我市积极发展电商经济,大力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全市中小微企业紧紧把握电子商务带来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方式,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售量。孟州市电商产业园、博爱县电商产业园、武陟飞地电子商务孵化产业园被省认定为河南省电子商务创业基地,孟州市南庄镇桑坡村为亚洲最大的羊剪绒加工基地和集散地,聚集了78家中小微企业和533家个体工业户。据阿里巴巴网络销售平台的大数据显示,桑坡村目前注册淘宝网店170多家,电商年度销售额超1000多万元。
企业生产由规模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在全部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中小微企业涉及到34个,行业覆盖面达87.2%。我市中小微企业以传统优势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主要集中在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饮料制造业,木材加工和医药制造业等14个行业。近几年来,我市中小微企业克服依赖低成本竞争和资源环境消耗的增长方式,改进生产工艺、生产条件,提高创新驱动能力,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一大批技术含量高的中小微企业产品推向市场,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今年前三个季度,全市中小微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85亿元,同比增长2.4%。
近年来,我市抓住中小微企业进入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广大中小微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晋级升位。尤其是今年年初以来,我市结合企业经营困难加剧、稳增长的压力大的实际,把中小微工业企业的发展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提出了“443”培育工程新思路,即着力发展4个优势产业、4个新兴产业、3个传统产业。在“工业转型升级800行动计划”中,针对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门部署了扶持100家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帮助解决100个中小微企业实际问题、推进100家企业股份制改造、开展100项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提升100户企业家综合能力素质等工作。为促进全市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结合我市中小微企业特色,我市出台了《关于支持工业发展的28条意见》,在财税金融、土地环保、企业减负、要素保障、完善机制等方面实施精准调控,为全市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做优做强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环境。
融资难一直是中小微企业创业路上的“拦路虎”。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组建了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担保公司,完善政府担保公司风险补偿机制,设立市级专项风险补偿资金,打造政(政府)投(产业投资基金)保(担保、保险)贷(银行、小贷)介(中介)五位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财务托管、项目服务、信息查询、技术创新、质量检测、管理咨询、创业辅导、人员培训等综合性服务,不断强化政府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功能和手段,促进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
然而,产业层次处于低端且同质化严重、订单减少、人工成本上升、库存和应收账款占流资比重高以及银行抽贷、压贷、断贷现象时有发生等问题较为严重。怎样帮助中小微企业突破发展困境,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轨道?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市将从四个方面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激活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一池春水”。
加大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我市将中小微企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主动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出主意、办实事、解难题,形成强大工作合力;认真抓紧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细化相关产业政策,结合“政策进千企活动”,对中小微企业的各种扶持政策执行到位,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确定重点扶持对象,重点扶持成长快、发展潜力大、产品技术含量高的中小微工业企业,在政策、资金、人才、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投入力度。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创新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对中小微企业重点研发项目给予更多的财政支持,增加政府科技资金投入,缓解企业研发资金压力;搭建高等院校与企业技术合作的桥梁,走产学研发展道路,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加快推动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我市将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拉伸产品链条,丰富产品品种,促进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中小微企业主动进行战略性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工艺、技术和设备,推动产业结构由原材料为主向高精加工转变,发展新型环保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比重,发展方式由资源消耗型为主向创新主导型转变。
借力“互联网+”,积极助推中小微企业发展。相关职能部门将组织企业负责人开展专题培训,使企业尽快融入到“互联网+”的大平台中;实施中小微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和两化融合能力的提升计划,重点实施培育100家两化深度融合中小微企业工作,全面提升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