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供电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停多检”推进秋检工作
农网升级改造 小山村变模样
圆满完成观摩活动保电任务
电费缴错后
雨天抢修受称赞
三项措施助力“双十一”
查漏补缺好度冬
确保重要赛事可靠供电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11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网升级改造 小山村变模样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检修线路。
  检查设备。
  走访群众。
  艰难前行。
  消除隐患。
 
   

  10月的太行山,漫山红叶,层林尽染,辽阔而静谧,唯美而惬意。山上的苹果园里,沉甸甸的果实随风摇摆。穿过苹果园,还有几处柿子园,柿子在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

  这是笔者10月21日跟随焦作供电公司王封供电所员工刘小连、许五平、连海军到10千伏水库线巡视时看到的景象。“这里地处太行山腹地,属于中站区龙翔街道,是典型的山村。前些年,由于附近几个村电压低,供电量不足,办不了企业,搞不了种植,村民们纷纷外出打工。”刘小连对笔者说。

  据介绍,10千伏水库线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全长32千米,线路走径全部位于我市太行山区的崇山峻岭之间,平均海拔470米。由于年代久远,线路严重老化,再加上辖区内的电力需求不断增加,遇上恶劣天气,更是不堪重负。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以来,焦作供电公司先后投资500余万元对这条线路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使辖区内的供电可靠性得到了极大提升。

  有了电力做保障,村民们纷纷返乡创业,工业、畜牧业、种植业等多管齐下,人均纯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线路改造好以后,日常的线路巡视也不能大意,看似简单的巡线工作,因为山路险峻,有时候一天也未必能巡视完整条线路。

  汽车沿着蜿蜒的山间公路行驶,一边是陡峭的山峰,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一个又一个急转弯,让人感觉心惊肉跳。“停车、停车。”忽然,许五平连声喊道。随后,汽车停在了10千伏水库线司掌支8号杆跟前。原来,杆顶上有一个鸟窝。连海军熟练地爬了上去,用令克棒将鸟窝捣了下来。“这鸟窝看起来像是刚筑好的,虽然我们对鸟儿也有怜悯之心,但和电网安全相比,我们必须不得已而为之。”连海军气喘吁吁地说。

  处理完鸟窝隐患后,汽车继续向前行驶。没过多久,汽车在十二会村停了下来。笔者在该村看到,村里的便民连锁超市、幼儿园、老年活动室、医务室、文化活动室等一应俱全,其中一个“代缴电费处”的标牌格外显眼。

  “如今,村里电通水畅,村民致富更多的是靠工农业生产,但是由于网络不畅通,缴纳电费成了难事,自从村里设了代缴电费处以后,我们缴电费方便多了。这样的代收处,附近的村子也有。”一位村民对笔者说。

  这位村民还告诉笔者,今年上半年雨水特别少,如果浇地不及时,农作物就会减产,甚至绝收。“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取得了小麦、玉米和水果的大丰收,这背后的秘密就是电力十足。”这位村民高兴地说。

  农作物的灌溉、脱粒、烘干都离不开电。过去,仅靠照明电根本无法满足农户开展大规模农业生产的需要。为此,焦作供电公司大力推进农网改造升级,把源源不断的电能送到了太行山腹地,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巡视完十二会村的线路后,连海军说:“再往前,汽车就上不去了,我们只能在这里停下,徒步前进。”于是,他们把工器具分开携带,让司机把车开到距离十二会村六七公里的北业村,那里是他们今天巡线工作的终点。

  说完,笔者和连海军等人开始徒步前行。不一会儿工夫,笔者便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身上的摄影器材也变得越来越重。“这路实在太难走了。”“加把劲,翻过那个山头就可以歇一会儿了。”连海军不时为笔者加油鼓劲。一个半小时之后,笔者和连海军等人终于到达大家岭村。进了村子后,连海军等人领着笔者径直来到79岁的赵大娘家。“我昨天心里还在想,这几天你们该来了。”赵大娘招呼大家坐下后说:“这电网一改造,电压就足了,各种电器随时都可以用了,生活越过越有滋味儿,这真得感谢供电公司。”

  接着,赵大娘对笔者说:“不仅如此,供电所的员工还经常来村里检查线路,帮着村民查看用电设备,教大家一些安全用电知识,让大家不但能够用上电,而且还得用好电。”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用电需求大幅提高。就大家岭村而言,以前村里的电器少,机械化作业更少,一台100千伏安的变压器就可以满足全村的用电需求。但随着电器的普及,原有的台区容量就不够用了。在去年的农网升级改造中,焦作供电公司为该村更换了一台大功率变压器。

  简单的歇脚之后,已临近中午时分,谢绝赵大娘的挽留后,大家开始继续巡线。前行一段距离后,山林变得更加茂密,荆棘丛生,根本找不到路。他们3人便用绝缘棒拨开荆棘,又帮笔者背起了摄影包。尽管如此,笔者的双脚仍像灌了铅一样的沉重。

  14时10分,大家终于来到今天巡视的终点——位于北业村的水库线67号杆。这一路,他们清除了3个鸟窝,消除了1处瓷瓶松动倾斜的隐患。到达终点后,笔者瘫坐在地,浑身如散架了一般,原先那种急于体验巡线工作的好奇心荡然无存。他们3人拿出随身带的馒头、水、榨菜分给笔者后开始吃午饭。“我们长年和山里的群众打交道,要说到谁家都能吃上饭,但是去了心里不踏实。这不,让你们也跟着遭罪,真是不好意思。”许五平一脸歉意地说。

  村民许白蛋看见许五平他们后,一路小跑着来到跟前说:“俺家有一个插座老是接触不良,你们帮俺看看。”连海军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土说:“我吃好了,你们慢慢吃,我过去看看。”

  采访过程中笔者发现,经过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过的小山村,就如同《南泥湾》歌中唱的那样: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本报通讯员 乔 桥 李晓光 摄影报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