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太极拳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首届太极拳馆馆长高峰论坛 在陈家沟举办
2016第六届世界杯太极拳锦标赛 在台北鸣金收兵
退休工人传太极 惠泽乡邻献爱心
崇德尚武 弘扬太极
愿将泉城变“拳城”
跟着张保忠学太极剑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11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连生
崇德尚武 弘扬太极

作者:本报记者 宁江东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刘连生正在习练太极拳。 宁江东 摄
 
   

  他出生于武术世家,自幼随大伯习武;他酷爱武术,后经名师指点学习太极拳,并逐渐领悟太极拳真谛;他痴心传承,经他培训的太极拳学员达数千人,其中不乏武坛佼佼者。他就是中国武术六段、国家一级拳师、市武术名师刘连生。

  刘连生1960年出生于中站区西冯封村的一个武术世家,5岁时,刘连生便跟随大伯刘思绪学习武术基本功。“当时学习的基本功有蹲马步、压腿,熟练后又学习倒空翻、劈叉、五步拳等。”刘连生说。

  由于年龄太小,刘连生吃了不少苦头。练习蹲马步时,需要步子与肩平齐,两手合拢,刚开始刘连生连一分钟都坚持不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蹲马步他可以坚持40分钟左右。“小时候,记得在家里的窗台上压腿拉筋,用额头顶着脚尖,疼得眼泪直打转,练不好大伯会严厉训斥,只能咬着牙坚持。”刘连生回忆说。

  经过3年苦练基本功,8岁时,刘思绪才开始教刘连生学习武术套路,其中包括炮拳、通背拳、帽拳等拳术,以及刀、枪、棍、剑、绳、鞭等器械。刘连生回忆,大伯刘思绪教拳非常严格,在习练武术动作时,要求他做到立身中正、气沉丹田、步伐稳健。

  “每次套路教习中,大伯还要求我和村里其他学拳的孩子们集体操练,这样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刘连生说,“每套拳都要求重复练习10遍以上。”

  通过10年不间断的苦练,刘连生逐渐掌握了炮拳、通背拳、帽拳等拳术的要领以及刀、剑、棍等器械的使用技巧,这为他之后走上武术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岁时,经大伯推荐,刘连生认识了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苏家作村的吴俊敬老师。“当时吴老师70多岁,留着一把大胡子。我觉得老人练拳腿脚肯定不灵活,谁知在一次切磋中,老师在我面前一晃,轻松地搂住我的腰,用巧劲把我甩了出去,我快要摔倒在地时,老师又一个箭步冲过来接住了我。”刘连生说。从那以后,他特别佩服吴俊敬老师,开始向老师学拳。

  从吴俊敬那里,刘连生开始接触太极拳。刘连生说,吴俊敬老师特别注重太极拳行意结合、刚柔并济。他认为,意到则气到,气到则劲到,是太极拳的精髓所在,也是历代内家拳的不传之密。

  经过4年苦练,刘连生在太极拳方面的造诣有了巨大提高。1978年,刘连生开始四处走访,先后到博爱县水允村、贵屯村等地和当地武术爱好者进行武术交流。从中他领悟了更多武术心得,并对吴俊敬老师的“不孝敬老人不教、心地不善者不教、言而无信者不教”有了更深的感悟,认识到武德在武术中的重要性,这也为他日后传播太极拳奠定了武德基础。

  多年来,刘连生义务举办太极拳、太极剑等培训班200多期,其培训的学员达到1800余人次。他所带领的团体在各类武术比赛中获得集体项目一等奖40个、二等奖37个、三等奖20个。

  “我希望秉承‘全民健身’的理念,发扬武术精神,把太极拳这项家乡的优秀拳术推向更广阔的世界。”刘连生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