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百姓到名门望族的婚礼上,一些伴娘难免受到言语和身体上的骚扰。在这种背景下,邀请人当伴娘成了求人帮大忙。很多被邀请的人更是不甚情愿。这种情况下,职业伴娘就应运而生了。有一类职业伴娘为新娘提供婚礼专业咨询服务,属于“私人订制”式的高端服务,且不具备风险性;而另一种职业伴娘则不同,她们要能“镇得住场子”:除了有好酒量,还要能代表新娘抵挡那些粗鲁的宾客,甚至要参与很多人看来下流不堪的婚礼恶俗闹剧。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益昌人:职业伴娘具有丰富的经验,既能满足客户的需要,又能灵活地应对婚礼现场发生的骚扰风险,避免了婚礼出现不应有的尴尬。正因为如此,更应该规范职业伴娘的职业行为,避免随波逐流,进而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婚礼气氛。
@江苏日月江南:职业伴娘固然满足了一些客户的需要,但如果放任下流不堪的婚礼恶俗闹剧继续大行其道,恐怕对这个新兴职业的名誉和形象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倡导文明婚礼习俗,少一些粗俗元素,才是根本所在。
@唉妮儿:在我的概念里,伴娘应是新娘的好友,她不但一起谋划婚礼、见证婚礼,享受这份幸福,同时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也可以一同回忆这美好的时刻,就此而言,职业伴娘意义不大。
@芳心云天:结婚典礼本该喜庆快乐、文明有序,然而很多地方的婚礼因为婚闹过度而变味。职业伴娘应该具备掌控婚礼局面的能力,将婚礼推向喜庆高潮而又不失文雅,既保护新人,又不扫客人的兴。
@不知潇湘在何处:一般来说,伴娘都是由新娘最好的朋友来担任的,而职业伴娘虽很专业,能应付婚礼恶俗闹剧,但这陌生的伴娘可能无法让新娘感受那种与好友分享幸福的喜悦。此外,职业伴娘的兴起很有可能纵容婚礼恶俗,助长歪风邪气。
【下期话题】
“蓝瘦香菇”流行的思考
如今很多网络流行语,常常“流行”得让人莫名其妙。比如最近在网上风行一时的“蓝瘦香菇”,仅仅因为一位南方口音的小伙子把“难受,想哭”发音成了“蓝瘦,香菇”,就在网络上得到了病毒式传播。在近期网上热传的“2016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的帖子中,与“蓝瘦香菇”一同入选的还有“洪荒之力”“老司机”“狗带”等。对于网络热词的“流行”,有人认为是一些网络推手的恶意炒作,是语言文化的“毒瘤”,也有人认为这些是网络文化的体现,是一种娱乐、调侃的表达方式,不必过于担心。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