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武陟县城,文明之风劲吹,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整洁的浓厚气息——
街道边、小巷里、社区内……一幅幅“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广告随处可见;
报纸上、电视里、网络上……一件件凡人善举接连不断进入百姓视野;
这是武陟县委、县政府顺应广大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提高城市整体文明程度的客观要求,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提名县为载体带来的新气象。
架起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党风、政风决定民风,干部的形象历来对群众的思想行为起着导向作用。
在创建活动中,武陟县委、县政府把深化党政机关作风建设和塑造人民公仆形象,作为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提名县的关键环节来抓,大力开展环境优化工程,驾起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该县成立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提名县指挥部,由县委书记闫小杏任政委,县委副书记、县长秦迎军任指挥长,下设“一办十一组”,每个小组都由县委常委牵头,相关副县长参与;制订《武陟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提名县实施方案》《武陟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组及职责分工》《武陟县创建文明县城提名县环境、设施、窗口建设等工作标准》等一系列文件,明确各牵头县级领导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标准,把106项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个责任领导、单位和部门,做到任务分配精准、责任分解精准、问题解决精准。
县委、县政府把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提名县工作经费列入财政专项预算,坚持财政主体、多元投入的原则,财政累计投入1.9亿元,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108个,每年列支2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实施“文化工程”“慈善工程”以奖代补,撬动社会资金4300万元;建立检查通报制度、突出问题限期整改制度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常态化巡视制度,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相继组织召开多次专题推进会,研究解决问题方案,制定整改措施,并要求县委、县政府两办督查室跟踪问效,限期整改。
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创建中,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群众是创建主体的工作理念,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构建全方位、广范围的群众参与机制,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
在武陟电视台开设《文明武陟》等栏目,通过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的形式,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开通“文明武陟”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及时报道创建工作动态、先进典型和事迹;在机关、学校、商铺门店广泛开展文明创建宣传“三进”活动,进机关宣传200余场次,进学校宣传60余次,进商铺宣传1万余次;在入城口、党政机关内外等显著位置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以图说价值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明河南、“新二十四孝”和该县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等为主要内容,精心打造仰韶文化公园、覃怀公园和龙泉湖公园3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
创建活动中,县委、县政府将全县118个单位1万余名工作人员分包到城区17条主次干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文明秩序监督、宣传、引导活动;先后组织各种文艺团队走进县人民广场、武德广场、龙泉湖公园等公共场所,开展以创建文明县城为主题的咨询、竞赛、问卷调查、文艺演出等活动30余场次;组织各级文明单位和市民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文明行为劝导”志愿服务活动,每年开展活动1200多次;在各单位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职工、文明市民等系列创评宣传活动,参与各类评选活动人数达23万余人次……
促进环境不断优化
文明县城创建,城市建设是基础、城市管理是关键、文明程度是标志。
在省级文明县城提名县创建活动中,该县始终坚持以城市管理、建设为抓手,努力为群众营造舒适宜居、功能配套的城市环境,提升县城品位和对外影响力。
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初步搭建50平方公里县城架构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城区管网建设,在全市各县(市)率先实现集中供暖供气;开展老城区改造提升工程,对居民楼院及背街小巷集中整治,升级改造朝阳二路、红旗路等城区主干道;建成污水处理厂及一大批垃圾处理中心、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建成八大公园,城区的绿化覆盖率达到42.2%。
大力实施城区美化工程,每年投入6000余万元,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县城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对城区主次干道的门店牌匾、指路牌、户外广告统一规划,拆除违法违规广告牌6100余块,规范治理违规广告牌6300余块,清除“牛皮癣”广告3.5万处,维修新装路灯1.9万余盏,美化墙体87.9万平方米,涂白树木20.6万棵。
广泛实施城区净化工程,县文明办、工商局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和“诚信企业、诚信个体工商户”评选为载体,大力营造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县城管局探索建立环卫保洁专业化、精细化、网格化作业管理模式,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县文化局加强文化市场监督管理,先后收缴非法出版物3800余本,取缔“黑网吧”8家、流动书摊15家,办结行政处罚案件40件;县住建局严格实行建筑工地文明施工,对建筑渣场实行规范化管理和扬尘污染控制,有效遏制环境污染问题。
着力提升市民素质
在创建活动中,县委、县政府始终以创建成果共享为目标,丰富创建载体,打造特色品牌,形成人人参与创建、创建惠及人人的良好局面。
在学校、机关、社区、企业、农村,分别举办不同类型的道德讲堂活动,让群众讲述道德故事,褒扬善行义举,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依托广播电视,开设“空中道德讲堂”,依托《今日武陟》开设“平面道德讲堂”,依托武陟网开设“网上道德讲堂”。截至目前,该县共建道德讲堂423所,开展活动3200余场次,道德讲堂已经成为该县一个特色品牌。
在全县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文明职工、文明市民、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先后评选出60名文明职工和文明市民、282名道德模范、576户“十星级文明户”;大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推荐活动,相继推出“中国好人”5名、全国最美孝心少年2名、“河南好人”2名、河南省首届“乡村好媳妇”1名。
在全县强力打造孝慈文化品牌,组织各级文明单位对103所慈善幸福院结对帮扶,开展“慈善送服务下乡”等爱心志愿服务。
在全县建成“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215个,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526支,注册志愿者达3万余人,累计开展活动2.5万次,受益人群达12万人次。
充分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和重大节日,以文艺节目演出、有奖竞猜、文体活动等形式为重点,先后举办广场文化活动16场、“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48场、“电影下乡”1172场。
今年十一期间,该县成功举办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共有215支队伍参加比赛,参赛人数达到4500余人,营造了祥和的节日气氛,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使群众在欢乐喜庆中感受文明新风尚。
周武申 郭白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