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宁江东)近日,记者在河南怀川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培育出的玉米新品种“怀玉23”“怀川39”具有在黄淮海地区环境适应性强、适应机械化收获等特点,让机械化收获玉米更加便捷、高效。
“‘怀玉23’是利用美国的种质资源结合我国本土化的种质资源,在本地区形成更强优势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种子产品。两种种质资源通过杂交选育后,既有美国品种耐机收、丰产性的特点,还具有国内品种环境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在育种模式上是一个全新的突破。”河南怀川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首席育种家李文举说。
李文举说,当前限制玉米机械化收获的主要因素有两点,第一是国内缺乏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目前推广的玉米品种生育期普遍偏长,在机收适宜期间籽粒含水率高、脱水慢、成熟后站杆能力差,不利于机械化作业;第二是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轮作,一年两熟,小麦品种的播种和收获压缩了玉米田间生长和脱水时间,在黄河以北积温不足的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
怀川种业培育的“怀川39”玉米新品种,是河南省第一批机收品种。“由于以前我国没有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意识,国内育种材料不具备机收基因,表现在玉米成熟后出现倒伏现象,脱水慢,而欧洲玉米品种由于当地地理纬度高,早熟,具有脱水快、抗倒性好等特点,育种材料非常适合机械化收获,美国、加拿大的种质资源也都具有适应机械化收获的基因,我们把欧美的育种材料与国内育种材料结合在一起,培育出了脱水快、适应机械化收获的新玉米品种‘怀川39’。”李文举说。
据了解,“怀玉23”玉米新品种今年已通过河南省审定,同时,它有望明年通过国家审定;“怀川39”今年试验已结束,有望明年通过河南省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