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科技创新双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姜丰伟的创新观
上海交通大学考察团 莅焦进行科研对接
培育新品种助力农业机械化
让政策成为科技成果落地的“接生婆”
10%年产值增长率背后的奥秘
图片新闻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11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怀川种业
培育新品种助力农业机械化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宁江东)近日,记者在河南怀川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培育出的玉米新品种“怀玉23”“怀川39”具有在黄淮海地区环境适应性强、适应机械化收获等特点,让机械化收获玉米更加便捷、高效。

  “‘怀玉23’是利用美国的种质资源结合我国本土化的种质资源,在本地区形成更强优势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种子产品。两种种质资源通过杂交选育后,既有美国品种耐机收、丰产性的特点,还具有国内品种环境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在育种模式上是一个全新的突破。”河南怀川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首席育种家李文举说。

  李文举说,当前限制玉米机械化收获的主要因素有两点,第一是国内缺乏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目前推广的玉米品种生育期普遍偏长,在机收适宜期间籽粒含水率高、脱水慢、成熟后站杆能力差,不利于机械化作业;第二是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轮作,一年两熟,小麦品种的播种和收获压缩了玉米田间生长和脱水时间,在黄河以北积温不足的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

  怀川种业培育的“怀川39”玉米新品种,是河南省第一批机收品种。“由于以前我国没有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意识,国内育种材料不具备机收基因,表现在玉米成熟后出现倒伏现象,脱水慢,而欧洲玉米品种由于当地地理纬度高,早熟,具有脱水快、抗倒性好等特点,育种材料非常适合机械化收获,美国、加拿大的种质资源也都具有适应机械化收获的基因,我们把欧美的育种材料与国内育种材料结合在一起,培育出了脱水快、适应机械化收获的新玉米品种‘怀川39’。”李文举说。

  据了解,“怀玉23”玉米新品种今年已通过河南省审定,同时,它有望明年通过国家审定;“怀川39”今年试验已结束,有望明年通过河南省审定。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