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没有城市的成功崛起,就没有一个地方的真正崛起。
城市,是一个地区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许昌、南通、扬州三市把城市建设作为拉动投资、扩大消费、催生新兴产业、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抓手,依托厚重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独特的城市元素、发达的水系脉络,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高标准建设,既保证了当前经济发展的速度,又为长远发展筑牢了根基。
从考察情况看,三市的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形象靓丽、城市品位高雅,城市承载力、吸引力、辐射力很强,为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经济平稳增长和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动能。
刚性约束,一以贯之抓落实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相关部门必须刚性执行,不能有回旋和变通的余地。
规划是纲,纲举目张;规划是法,一旦确定,必须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相关部门必须刚性执行,不能有回旋和变通的余地。强化约束,就要坚持规划先行,推动城市发展由产城分离、职住失衡,向产城融合、职住平衡转型,切实改变“圈地式”“摊大饼”等现象。强化约束,就要坚持依规建设,尊重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不能“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不能定了不干、说了不算,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抓落实,确保规划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扬州对执行规划非常严格,坚持如果要修改规划,就要经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凡是调整规划的容积率,必须上政府常务会,顶住各方压力和干扰,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扬州始终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基础设施后功能项目、先产业打造后商业开发”理念,瘦西湖核心景区鼓励放气球保护天际线,成为保护城市规划建设的“护身符”。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扬州甚至规划了30余块、近300万平方米的永久性绿地,成为城市“绿肺”。“十二五”期间,扬州没有发现一起房地产土地出让问题,房地产项目没有一个调整容积率。
南通城建,践行协调发展理念,以人为本,成绩斐然。围绕“人文、生态、宜居”,南通中心城区建设由打基础、拉框架,向重细节、提品质转变。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海德格尔有句名言叫“诗意的栖居”,即这里给人温馨、舒适的享受。什么样的发展最有价值?南通市民早已用喜不自禁的语言和行为进行了回答,那就是:城市发展无论如何规划和定位,都要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都必须将人的幸福指数放在第一位。这种发展模式,或许投入很大、周期漫长、见效甚慢,但只要持之以恒,最终会让城市得到开拓性发展。
经营城市,用市场配置资源
现代城市的发展,不但要建设好、管理好,更重要的是经营好。
城市是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现代化综合“战场”,具有牵一发动全身、一子落满盘活的带动效应。经营城市,就要打破区域发展的瓶颈,为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决定资源配置破除障碍、创造条件。经营城市,就要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和方式,用市场配置产业,用市场配置资源,用市场引导人流、物流和资金流。
三市都能坚持经营城市理念,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实现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许昌是个严重缺水的城市,要打造以水为主的城市生态,很不容易。为此,许昌采取了很多措施,市人大常委会还作出《关于推进许昌市三个重大水利项目建设的决定》,把实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以法定形式确定下来。在项目实施的开局之时,许昌高标准、高起点规划设计,不仅打造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生态精品,而且为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许昌采取“全市统一规划设计,分县(市)区实施建设”模式,确保3条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协调一致、高效推进,避免相关部门各自为战、标准不一的现象出现。如今,许昌形成了以82公里环城河道、5个城市湖泊、4片滨水林海为主体的“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许昌之所以下这么大决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想法,就是改善城市生态也是改善投资环境。城市环境的改善,不仅为发展集聚了雄厚的生态优势,为百姓发放了丰厚的民生红利,而且吸引了众多投资者落户兴业。
扬州曾经是“长三角”经济圈一座不起眼的城市,如今却以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崭新形象崛起在我国现代城市之林。对于扬州,我们学什么?要学习扬州人紧紧抓住国家发展战略机遇期,乘势高起点布局,让扬州融入世界、“长三角”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大手笔建设现代文明城市的胆识和气魄,苦干实干、闷声发展的冲天干劲;要学习扬州人以生态为基、文明为魂、项目为王、民生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把“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菜、呼吸上新鲜空气、有稳定的就业”等人人都需要、天天不可少的基本民生优先规划、优先实施,把最值钱的城市黄金地块用于公共休闲空间建设,把“生态福利”留给人民群众;要学习扬州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城市,城市管理精细到“车往哪里放、出租车在哪里停”,做到一条路、一条河都有人来管。
城建提升,宜居宜业
近年来,许昌、南通、扬州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不仅城市框架持续拉大、城市功能健全完善、辐射集聚力很强,更发展到了生态宜居宜业的层次。
2015年,南通市、扬州市城镇化率均达62.8%,高于我市7.9个百分点。许昌加快交通体系建设,谋划建设5个高铁站,目前已经建成3个,还将建禹州东、鄢陵西2个高铁站,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为一体的快捷交通体系初步形成,积极与郑州对接融合,承接航空港的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加强。许昌的城市水系,3年工程2年完工,累计完成投资54.6亿元,形成了以82公里环城河道、5个湖泊、4大滨水林海为主体的水生态美景。同时,积极推动水系周边综合开发,全市具备开发条件地块净增值达90亿元,走出了以城市建设带动第三产业提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路子。
南通建成了150多公里的高架路网,构建了国内地级市首屈一指的立体交通体系;围绕保护、开发、建设千年古护城河,积极打造“水抱城、城拥水、城水一体”的特色景观。扬州以建城2500周年为契机,实施了瘦西湖活水工程等一批项目,建成了李宁体育公园、宋夹城体育公园等一批特色主题公园,近3年,城建投资1480亿元,城建工程数量、体量和投资额超过前10年之和。
当前,我市城市发展已到了必须加快转型提升的重要节点。做好城市工作,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功能布局,健全社保体系,使公共服务能力和居民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让生活更加美好、让焦作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