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起,四川省内江市城区部分小区陆续出现以“爱心捐赠”为名的旧衣回收箱,居民们捐赠热情颇高。但据《成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出现于内江市多个小区的“协会”是冒用内江市志愿者协会或内江市中区志愿者协会名义,在开展旧衣回收活动。冒名的内江市萤火虫志愿者协会声称捐赠了一批旧衣到资中县的“重龙敬老院”,但敬老院并未收到旧衣服。此外,还有人自称是浙江一家公司在内江市回收旧衣捐向贫困地区,并声称正在和内江市残联谈合作事宜,即将获得批文,但内江市残联向记者证实,并没有类似的合作洽谈。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不知潇湘在何处:那些冒充“爱心捐赠”的人着实可恨,他们不仅欺骗了爱心人士,还影响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对于此类伪公益,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监管,各个公益组织也要完善管理制度,堵住漏洞。另外,广大爱心人士在捐赠钱物时要注意甄别,选择正规的慈善机构,避免自己的爱心被不法分子利用。
@趣味象牙塔:这样的事情不能埋怨老百姓不能辨别真假慈善机构,出于好心帮助他人无论何时都应该给予表扬。既然问题已经反映出来,并且发生在多个小区,当地有关部门就应该对此事进行彻查,打击不法机构打着慈善的名义谋取私利,为百姓提供真正的捐物捐资场所。
@三七锦:多起打着“爱心捐赠”之名的虚假活动在同一区域出现,足以说明一定的问题,爱心不容欺骗,公益不能被非法利用,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及时介入,积极调查处理,对冒用“爱心捐赠”之名者给予严肃惩处,还慈善世界一片晴空。
@奥格了:现在一些人打着从事公益活动的旗号,利用各种手段,骗取百姓的捐赠物品,让百姓防不胜防。为此,政府监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净化慈善公益环境。
@清静晓梅:“爱心捐赠”本来是爱心传递的体现,如果“爱心捐赠”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性质会完全改变。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管理,不要让那些献爱心的人心寒。
@江苏日月江南:“爱心捐赠”是好事,但对于有人以此为名来谋取私利,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进行打击取缔。不然,就会影响爱心捐赠活动的开展,使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人群难以得到帮助。
@卢_星_宇:以公益之名骗捐谋取私利,不仅使参与衣物捐献的民众利益遭受损失,也会损害他们献爱心的热情和积极性。且假公益人员能顺利进入小区安放捐赠箱,表明小区安保和监管力度不到位,相关管理人员也要担责。
【下期话题】
集中销毁违禁电器
“老规矩”带来新思考
近日,四川省郫县团结镇一所职业学校的运动场上,进行了一场“校园违禁物品清查活动”,这些被学校禁止使用的寝室“违禁电器”,在学生面前被用斧头敲碎,进行集中销毁。不过,学校的做法引发了很大争议。有学生表示,销毁的违禁电器属于学生的私人财产,学校可以查收,但不应该进行销毁。对于争议,学校回应称,之所以要进行清查、销毁,主要还是出于宿舍用电安全的考虑,想给在校学生一次关于违禁物品的现场教育。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