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 通讯员于辉)昨日,记者从沁阳市卫生计生委了解到,为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近年来,沁阳市把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放在民生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大财政投入,构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卫生计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为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该市大力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将全市5家县级公立医院整合为3家。全面加大县级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总投资3.02亿元的沁阳市人民医院新院,一期门诊医技综合楼建成投用,二期病房楼主体完工;投资1140万元的妇幼保健院异地新建综合业务楼项目开工建设。同时,该市投资8000余万元,为3家县级公立医院购置核磁共振、CT等医疗设备325台(件),新增床位325张,县级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和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该市自2012年起,在全市县级公立医院和12家乡镇卫生院全面推行“先住院、后结算”诊疗服务模式,方便群众就医。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信息化系统,先后与21家大型医院专家教授开展疑难病例会诊400余例,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为发挥好乡镇卫生院的纽带作用,该市着力巩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完成崇义、西向等7家卫生院改扩建项目,总建设规模8969平方米,投资金额1122万元。为该市12家乡镇卫生院配备了X光机、B超、心电图仪等医疗设备1200台(件),总价值900余万元。为各卫生院招聘17名医学专业毕业生,基本实现了设备、人员、技术“三配套”。
2016年以来,该市全力实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了由县级医院牵头、乡镇卫生院密切参与的县域医联体。积极开展“百名医生下乡”帮扶活动,通过对口支援、多点执业、聘请专家坐诊等形式,在每个乡镇卫生院建立一个以上“县级医疗专家工作室”,实现专家对基层医生的面对面传帮带,切实提高基层卫生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确保群众“看得上病”。截至目前,沁阳市3家县级公立医院与6家乡镇卫生院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派驻医师30人,举办业务培训讲座40余场,开展义诊80余次,城乡受益群众1.8万余人次。
为夯实村卫生室的服务“网底”,沁阳市以“一体化管理”卫生室建设为载体,不断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在该市329个行政村建成村卫生室349所,其中一体化管理村卫生所达283家。通过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配置电脑、健康体检一体机、中医诊疗设备,开展乡村医生业务培训等,有效提高村卫生室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满足了群众的日常就医需求。每年拨付1200余万元补助村医工资和村卫生室运行经费,有效巩固了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网底”建设。同时,在机构整合过程中,保留村卫生室和村计划生育服务室,保留村计划生育专干,巩固基层工作。此外,该市的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教育、药具发放、组织动员、优惠政策落实、信息收集上报等相关事务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目前,沁阳市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卫生计生服务网络,随着卫生计生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该县县域内就医比率逐年上升,初步形成“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就医格局,有效缓解了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