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刚刚召开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绘就了我市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特别是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实施旅游“二次创业”,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和国际旅游名城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应在加速实现焦作旅游在发展方式上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产品结构上由观光型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转变、在产业结构上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在服务模式上由粗放的低水平服务向人性化的优质服务转变、在客源结构上由中低端客源向中高端和海外客源转变的五大转变的同时,尽快弥补中心城区旅游业发展滞后的短板,加快中心城区旅游业发展。
城市是旅游业发展之基,旅游是城市活力之源,旅游业是优化和提升城市经济结构的新兴产业,是发展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引擎。城市集旅游目的地、旅游客源地、旅游集散地于一体,集成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综合功能。城市与旅游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既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新亮点。
近年来,我市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极大地优化了中心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交通环境,提高了城市的开放度。同时,旅游业的大发展带来了人流,人流带来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从而产生了经济流的聚变效应,促进了城市产业升级和城市服务功能完善。但是,客观上讲,通过与省内外旅游发达城市,如洛阳、桂林、泰安等横向对比,我市中心城区建设特别是旅游服务功能建设还较为滞后,与“国际知名旅游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
基于上述理解与认识,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中心城区旅游业发展。
——做好一个规划,即编制好中心城区旅游业发展规划。规划的目标就是要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最大的开放式景区”,成为“领跑河南、享誉全国、闻名世界”的旅游目的地。围绕规划目标,与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以及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南水北调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衔接进行谋篇布局,既要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城市特色,又要充分考虑游客的需要,努力实现城市居民与外来游客的和谐交流,增强城市的亲和力,在建设宜居、宜业城市的同时,建设宜游城市。在此基础上,制订年度发展计划、目标及具体实施项目,明确各项工作“谁来做、做什么、如何做”,力争做到每年都有新变化、每年都有新亮点,切实防止规划成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样子货。
——构建一个体系,即构建好涵盖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的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功能,使游客来到焦作后,不仅为优美的旅游风光所悦目,而且为优质的配套服务所赏心。
一是在“行”的环节,力求做到“行得安心”。在加速构建以高铁、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等为主的交通路网、增强城市的可进入性、快捷性和通达性的基础上,应注重细节的配套与完善。如结合自驾车旅游日益成为主流的新趋势,组成项目组,从城市的东、南、西、北四个入口(从焦作辖区界计算),以普通游客的身份,到中心城区、主要旅游景区分别走一遍,看旅游道路指示牌是否到位、指向是否正确,宾馆(饭店)(建议3星级以上都应设置)、旅游咨询中心、旅游投诉中心、火车站、汽车站、公交站、银行、医院、旅游公厕等公共信息符号是否完善、规范等,是否能够实现游客在不需要问路的前提下就能够到达目的地。同理,再以普通游客的身份从中心城区、主要旅游景区到城市的东、南、西、北四个出口走一遍,看是否能够实现游客在不需要问路的前提下就能够顺利出城。要力争使游客不仅能够进得来,更要出得去,使“不让一位游客在焦作受委屈”的服务理念体现在方方面面,体现在每一个细节。
二是在“游”的环节,力求做到“游得赏心”。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市成功打造了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等一批旅游景区,在“游”的环节解决得相对较好,特别是云台山景区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单一的旅游产品代替不了整个旅游产业,也代表不了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没有中心城区的发展,没有中心城区的依托作用,旅游景区的发展难以持久,并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市中心城区虽有影视城、森林动物园等景点,但由于在资源品位上不具备唯一性和排他性,难以形成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建议加大中心城区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在项目选择上应不贪多、不求全,做到以质、以精取胜。应积极主动与深圳华强科技文化集团(国内各地方特乐园项目投资商)、华侨城集团等大型企业联系,吸引其到我市中心城区投资建设旅游项目,力争能在我市建设像深圳华侨城、方特欢乐大世界等品位和档次的旅游项目,实现以点带面、强力辐射、全面带动,构建具有焦作特色的“旅游商圈”,从根本上改变云台山景区一枝独秀的现状,形成多日游的旅游产品格局,延长游客在焦停留时间,打造焦作旅游新的增长极。
三是在“住”的环节,力求做到“住得舒心”。应合理规划布局,加快全市旅游宾馆饭店建设步伐。按照“大力发展高档宾馆、合理发展中档宾馆、控制发展低档宾馆”的原则,不断推动旅游宾馆饭店上档升级,使中心城区所有旅游接待宾馆饭店达到星级化设施、星级化管理、星级化服务。特别是应加快高档星级酒店建设步伐,提升高档星级酒店的数量和服务质量,以满足我市不断拓展高端客源市场的需求。
四是在“食”的环节,力求做到“食得放心”。应加紧规划旅游餐饮街区,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中华名优小吃一条街、餐饮娱乐一条街、特色风味街等,组织招揽焦作地方名吃和各地传统名吃进驻,使其汇集中华名吃、融合东西方餐饮文化特色、突出焦作地方特色,力求实现“来到焦作,吃遍全国”。
五是在“购”的环节,力求做到“购得称心”。我市可供开发旅游商品的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围绕“四大怀药”、当阳峪绞胎瓷、黄河澄泥砚、山阳刺绣、黑陶等优势资源已开发出上百个品种,但整体上无论是产品的外在包装、精细化程度,还是便携性等方面仍较为粗放,再加上作为旅游商品销售主要渠道的购物店普遍规模较小,且较为分散,没有构建起从产品介绍到导购再到寄送服务的营销体系,形不成集中优势和规模优势,吸引不起游客的消费欲望,制约了游客的购买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市旅游商品的研发和生产。建议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大型旅游商品交易市场,或利用现有的场所(如人民路与新丰一街交叉口北1500米处的“怀庆药都”),由山阳区和相关部门组成筹备组,利用其现有地理位置优势和房产设施优势,将其开发打造成为具有焦作特色的旅游购物街区,做大焦作旅游购物经济;或借鉴桂林市的成功经验,选择市区某一主要街道,在每晚9:00至11:00期间,形成旅游特色商品购物(步行)一条街(在此时段禁止一切车辆进入),市民和游客都可以进入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以此丰富游客的晚间生活,满足游客的购买需求,增强城市的亲和力和可融入性。
六是在“娱”的环节,力求做到“娱得开心”。应借鉴西安“大唐芙蓉园”、开封“东京梦华”晚间娱乐项目的成功经验,开发具有焦作文化特色的大型晚上娱乐项目,弥补焦作旅游的短板,丰富游客的夜生活,增加焦作过夜游游客,发展焦作的“夜经济”。
——营造一种氛围,即在中心城区营造出浓郁的旅游氛围。
一是规划建设“马踏飞燕”雕塑。以建设国际旅游名市为目标,这既是标志,又是统一思想、激励斗志的提示,同时让游客一进焦作就能感受到一种旅游气氛。
二是借鉴桂林市的成功做法,规划建设焦作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点)。应在迎宾路焦郑高速焦作出口处、焦作火车站、解放区和山阳区客流集中场所规划建设一定数量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为自驾车游客、散客提供咨询及旅游服务。
三是推出一批旅游宣传公益广告。应在高速公路入市口、车站、通往景区的道路口等游客途经地规划建设一批旅游宣传公益广告牌,展示焦作旅游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在城市的东、西、南、北各选择一条主干道,选择各主要景区(点)的代表景观,设置数量充足的旅游公益广告牌,营造旅游城市的浓郁氛围。
四是建设旅游景观大道。应加大中心城区到主要景区道路周边环境的集中整治,严禁一切违章建筑和设施在沿途的存在,防止在沿途偷倒垃圾现象的出现;要按照景观大道的建设标准,进行高标准的绿化建设和道路改造,建成通行顺畅、方便快捷、景色宜人的旅游景观大道。同时,可考虑论证修建中心城区到云台山景区的高速公路,消除目前中心城区至云台山景区的主要通道焦辉路途经村庄过多、各种车辆混杂特别是大货车繁多等安全隐忧,提升中心城区至云台山景区的快捷性和便利性,使云台山景区与中心城区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和娱乐项目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方便游客在景区和城市之间的互动与穿梭,使焦作旅游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留得住游客,使云台山景区从真正意义上成为焦作的“后花园”。
五是以主要景区和历史名人命名中心城区主要街道。建议以主要景区或景区的核心景观以及历史文化名人来命名城市的主要街道,这样既宣传了焦作旅游,使游客听到感觉亲切、看到心生向往,同时也增强了我市文化旅游的氛围和城市的文化底蕴。
——建立一项机制,即建立目标责任制。将关于中心城区的旅游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确保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实行旅游工作“一把手”负总责,对每一个阶段的重点工作要量化、细化、具体化,列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完成时限、责任人,做到工作部署不漏项、工作标准不少项、工作质量不走样,以保证旅游工作的高效运转,不断推动中心城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系焦作市旅游监察大队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