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年初以来,武陟县积极贯彻落实上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部署和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机制,各项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领导重视,统筹安排,提高保障能力。
强化组织领导。该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头等大事来抓,专门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5次、部门联席会6次、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会议8次,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上下联动,集中会诊,推动工作落实。
强化学习培训。该县集中组织人员,及时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相关会议精神,编印《精准扶贫工作160问》,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各乡镇(街道)和县直有关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了4次培训。同时,两次组织相关人员赴兰考县、台前县、范县学习考察精准扶贫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强化资金保障。该县筹集、拨付450万元专项资金,按照每个村10万元至15万元的标准发放;各贫困村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研究确定具体实施项目,主要用于文化中心、文化广场、村内道路、排水沟等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目前35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均已开工。
——完善机制,明确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完善工作机制。该县出台《关于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17份指导性文件,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基础设施组、医疗救助组、就业培训组等“一室九组”,每周召开一次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安排会议;建立县级领导周工作通报机制和周提醒工作机制,形成一级促一级、压力层层传导的责任体系。
开展“双联双帮”。该县明确了县级领导联村到户、党员干部联户,先帮减困、再帮脱贫的“双联双帮”工作思路,由县级领导带队,实行分包贫困村、贫困户工作机制,全县52个包村县直单位抽调1314名党员干部实行联村包户,深入贫困户进行对接,了解民情,掌握实情,对每个贫困户因户制宜、一户一策落实具体帮扶措施,确保扶贫攻坚工作有载体、有时间、有任务、有实效。
强化驻村帮扶。该县进一步明确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队工作职责、工作纪律,要求驻村队员参加派驻村所在乡镇(街道)集中点名,实行工作队驻村至少保证每周“五天四夜”工作机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由县纪委牵头,成立5个督导组,定期不定期进行督导,确保驻村帮扶工作有序开展。
——聚焦精准,分类扶持,确保工作成效。
识别结果精准。该县对全县35个贫困村的贫困户进行精细分类,因户制宜、一户一策制定具体帮扶措施,并逐户建档立卡,装订成册;经过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和“回头看”工作,对不符合条件的对象退出1737户7368人;新识别贫困户1268户4693人。
“输血”扶贫精准。该县把对特殊贫困户进行必要的“输血”救助作为扶贫的急迫任务。在落实健康医疗服务措施方面,实行医疗订制,推行签约服务、分级诊疗,建立“3+1+1”帮扶救助工作机制,其中“3”是指困难群众的新农合补偿、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两个“1”分别指民政大病救助、慈善救助。今年年初以来,共有57名因病致贫患者住院治疗,获得补偿合计111.23万元;落实大病医疗救助10万余元、慈善救助3.7万余元。对全县因病致贫的472人实行医疗救助重点帮扶,户户覆盖,使用慈善基金进行救助;县直相关医疗机构和各乡级卫生院组建18支健康医疗服务团队,进村入户对因病致贫患者进行疾病防治指导,并建立“一人一订制”医疗服务方案。在实施民政低保兜底救助方面,对全县所有贫困户逐户排查,对符合低保户和“五保”户条件的贫困人口,按照程序确定相应待遇,共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219户281人办理了低保手续,发放低保金7.9万元。在落实慈善救助保障措施方面,在35个贫困村全部建立慈善工作站,并全部开展了慈善扶贫募捐活动;制订《武陟县慈善扶贫工作方案》,明确贫困户救助范围、救助程序和救助标准。目前,共募集资金407.34万元,发放282.6万元。开展教育资助扶贫方面,充分利用教育帮扶资助政策,对贫困学生进行分类,按照相关标准开展扶贫帮扶救助,对54名今年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发放资助12.5万元;为29名今年考上大专以上的贫困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为226名贫困高中生建档立卡。在危房排查改造方面,对35个贫困村的贫困户的危房进行摸底排查,并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开工56户,其中竣工32户,正在施工24户。在落实贫困残疾人补助措施方面,按照政策,优先对重度残疾人、一般残疾人进行资金补助和生活救助;对残疾人有康复需求的发放辅助器具;实行重度残疾人免费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每人每年代缴100元养老保险金。在合理使用上级资金方面,今年年初以来,该县用于扶贫项目的资金共计916.4万元,主要用于6个整村推进项目、5个村的增收项目以及19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造血”扶贫精准。该县把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作为扶贫的主要任务。在建设产业扶贫基地方面,研究出台《武陟县产业扶持脱贫专项实施方案》,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以养殖和种植产业为重点,着力培育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一批投资少、风险低、见效快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推行“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吸纳贫困户就业,引导贫困户以资金、土地入股等方式参与生产经营,建立基地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多种途径推动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脱贫,共打造九盛堂养鸭、鑫居农业产业园、菡香稻米等综合性产业扶贫基地14个。在改造提升就业基地方面,聚焦劳动密集型产业,采取分散加工、家庭作坊、“企业+农户”等形式,依托现有企业,改造提升一批扶贫就业基地和贫困村就业点,重点吸纳缺项目、缺技术、缺资金的贫困人员就业,改造提升就业基地20个、就业点35个。在加强贫困人口技能培训方面,对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人口通过筛选,分类进行培训,并引导安排就业,实现精准培训、精准转移与精准扶贫有效对接。目前,已举办3期焊工、电工技能培训班,150名贫困人员参加培训,82人就业;举办3期果树、苗木花卉种植管理、养殖培训班,197名贫困人员参加培训;举办巾帼培训助推精准扶贫月嫂培训班,22名贫困学员参加培训,19人就业。在搭建贫困劳动力转移平台方面,编制印发《武陟县实施精准转移就业服务机构及用工信息》手册,引导、吸纳贫困人员到企业就业。截至目前,全县已有3273名贫困人口通过劳务输出、企业对接、推荐安排等方式实现就业。
精神扶贫精准。该县把对贫困户开展精神扶贫作为特殊任务,牢牢把握精准扶贫舆论导向,在电视、报纸等媒体开辟专栏,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地宣传报道精准扶贫政策、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全社会参与精准扶贫的热情和积极性;针对贫困户有的缺生活信心、有的缺吃苦精神、有的缺诚信劳动意识、有的缺合法谋利观念的“四缺”实际,大力开展扶“志”扶“德”活动;开展企业家进村入户走访活动,邀请企业家、致富能人为贫困群众讲述创业经历,组织贫困户到企业参观学习,促使贫困户摒弃“等、靠、要”的观望心态、依赖心理和功利思想。
(翟晓飞 魏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