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者,国之根也。在对许昌、南通、扬州的观摩考察中,我市各级领导干部无不为三地优美舒适的环境、安居乐业的民众、心系民生的情怀所折服。
许昌市区过去的3条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污染问题突出,清潩河、运粮河被人们戏称为污水横流的“龙须沟”,“水问题”是制约许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正是许昌坚持从人民热切期盼解决的“水问题”抓起,才有了现在“许昌水城”的城市形象。南通在城建中,践行协调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围绕“人文、生态、宜居”目标,由打基础、拉框架向重细节、提品质转变,将南通打造成了生态宜居城市,百姓的幸福指数有了显著提升。历史名城扬州,多年来持续发力治水,终使海绵城市、生态扬州成为现实。
城市品质提升、百姓生活幸福,不仅体现了三地领导浓浓的为民情怀,也体现了党群干群合力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
许昌:为百姓发放丰厚民生红利
为解决许昌的“水问题”,在通过多渠道改善城市缺水状况和市民饮水条件的基础上,许昌坚持民生为先,治水先治污、点面相结合,投入10多亿元用于污水治理。在点源治理上,淘汰、调整重污染行业产能,关停造纸、制革等重污染企业,严格控制高耗水产业,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发展,累计淘汰61条造纸生产线,压缩造纸产能22万吨,调整转型制革企业60余家。在面源治理上,加快实施管网改造、雨污分流、排污口截流等工程,累计截流排污口600余个,新建雨污管网70余公里。
同时,许昌市不断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规划区和长葛市区建成投用污水处理厂7个,配建人工湿地7处,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每日35.5万吨,2015年污水处理率达97%。通过生态修复措施和治污截污措施相结合,该市河湖水系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现了“一泓清水润莲城”的治理目标。
为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许昌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坚持软件和硬件环境建设两手抓,交通环境持续改善,经过努力,该市境内现有7条高速公路、1条高速铁路,在建的郑万、郑合高速铁路纵贯全境,未来还要实现县县通高铁。
南通:魅力城镇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十二五”期间,南通完成重点民生项目215项,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比重由70.5%提高到75%。2015年,该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36291元和17267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超5000亿元,居江苏省第三位;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农村客运实现村村通;初步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全民社保、社会养老、基本医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为打造清洁优美的城市环境,南通实施了环保执法“亮剑行动”,严惩污染环境行为,去年立案查处污染环境行为858件,处罚金额达3991余万元。该市以企业环保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企业环保信用信息公开与共享、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为主要内容的“环保信用体系南通模式”,被环境保护部和中国法学会评为“生态环境法治保障最佳事例”。
近年来,南通建成了江海大道高架、东快速路高架、通沪大道高架、长江路快速化改造、通京大道快速化改造、老通启路高架等工程。
近年来,南通围绕疏通交通“毛细血管”,改善交通“微循环”,不断加大支路建设力度,将支路建设与片区改造、小游园、公共停车场等有机结合、整体考虑,一批重要的城区“堵点”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南通多措并举打造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满足市民出门游园赏绿的现实需要。去年,南通相关部门通过规划建绿、见缝插绿、拆违补绿,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了增绿、扩绿,中心城区新增10处小游园,市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进一步提高。
扬州:华丽“蝶变”塑造现代文化名城
扬州是历史名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如何将历史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态、经济等元素有机融合,进而打造高品质城市,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扬州市委、市政府一直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扬州迎来了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黄金发展期,主要经济指标跻身江苏“第一方阵”。“十二五”期间,该市经济总量连续跨上3000亿元、4000亿元两大台阶,GDP在全国百强城市中的排名比5年前提升了14位,增幅居江苏第一位。
此外,扬州紧紧抓住国家发展“大交通”体系的战略机遇,掀起了交通建设浪潮,先后建成宁启铁路、启扬高速、江六高速等,扬州泰州机场顺利通航,拉近了扬州与世界的距离。
为让百姓喝上干净水,该市先后投入近45亿元,完成敷设供水主干管网1500公里、支管网1.5万公里,“健康之水”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饮用水实现了“同源、同网、同质”。
为让百姓吃上放心菜,该市实施了“1161菜篮子”工程,确保城区100万人口每人每天能吃到0.5公斤蔬菜,蔬菜城市自给率达60%,在江都区、广陵区建设蔬菜基地1万亩,在各社区设立近百家平价蔬菜店,并开通了农产品配送车辆进城绿色通道。
为让百姓呼吸上新鲜空气,去年以来,扬州打响了整治雾霾攻坚战,治企、管车、限煤、禁烧、抑尘,实施“共保蓝天”专项行动;关停一批生产线,压缩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14772辆;出台了“史上最严”的渣土车管理办法,强力抑尘。
为让百姓住得安心,扬州启动了总投资173亿元的老小区、老街巷、老庄台、老宿舍等“八老”改造工程,整治城中村99个,完成了1996年以前建成的329个老小区的整治任务,市区建成各类保障房43933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