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眼下虽是冬闲时节,但马村区演马街道前夏庄村委会却热闹非凡。该村召开村民大会,为村里的贫困户谋划脱贫路:村种植合作社准备租用离村不远的昌盛光伏公司10座光伏大棚进行高效种植,贫困户既可以在合作社打工,也可以参股分红,而昌盛光伏公司将为合作社免费提供技术培训、金融支持等服务。这是该区创新精准扶贫途径的有力实践,也是该区强力实施致富产业培育工程的结果。
马村区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该区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找准“穷根子”,开对“药方子”,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职能优势,全面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致富产业培育、劳动转移就业、社会保障兜底、特殊群体救助和培训助学补贴六大工程,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打好精准扶贫组合拳。
该区把改善基础条件作为精准扶贫的当务之急,积极破解农村发展瓶颈问题,先后实施一批关系百姓福祉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截至目前,该区共筹集各类扶贫资金970万元,为16个贫困村实施了道路硬化、打井配套、敷设管道、村级阵地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产业扶贫是扶贫攻坚的核心,关系到整个扶贫攻坚的大局。该区紧紧抓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大力实施致富产业培育工程,把产业扶贫当作提升贫困村“造血”功能的有效抓手,充分利用当地优势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因村因户分类指导,实施产业建设,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努力让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光伏+扶贫”就是该区产业扶贫的亮点之一。该区充分依托昌盛日电、中利腾晖等光伏企业,大力发展光伏扶贫项目,投资入股700万元作为扶贫基金,为贫困户提供金融支持。项目建成后,企业每年拿出360万元用于扶贫,可让1149户贫困户每年实现3000元收入,并安置220名贫困人员就业。
与此同时,该区产业扶贫多点开花:安阳城街道土门掌村投资40万元,建成了500亩薄皮核桃和晚秋黄梨种植基地;东马村投资11万元,大力发展冬桃种植,种植面积22.5亩;演马街道前夏庄村成立合作社,并将贫困户纳入合作社,计划投资100万元,新建蔬菜大棚8座……一个个产业项目的建成,拓宽了“造血式”的脱贫路子。
劳动转移就业也是该区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之一。该区多次举办精准扶贫转移就业专场招聘会、联系劳务输出中介机构,通过多种途径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增加贫困户的工资性收入。截至目前,该区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492户贫困户,已有347人实现了就业。
对于年龄偏大、患病、有残疾、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该区着力实施社会保障兜底工程和特殊群体救助工程,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该区民政局今年将农村低保标准由2760元提高到3360元,目前已将建档立卡中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等手段实现脱贫的458户中的389户纳入低保,其余69户将在今年年底纳入低保范围,从而完成低保兜底工作。同时,该区对因突发灾祸、重大疾病等意外事件陷入贫困的家庭,实施医疗、残疾和社会等特殊救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该区注重为贫困家庭未就业劳动力开展定向、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致富的能力。该区扶贫办、人社局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在土门掌、马界、东韩王、前蒋村等贫困村举办家政服务、保健按摩、中式烹饪等技能培训班。该区演马街道前夏庄村村民宋小强就是在技能培训中受益的一员。他说:“我以前没有技术,根本找不到工作,现在学会了电焊,出去打工一个月能挣好几千元。”截至目前,该区4159名贫困人口中,已有1981人达到脱贫标准,预计在今年年底全部脱贫。 (徐帅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