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3时30分,像往常一样,王萍霞的手机闹钟准时响了起来。她起床简单地洗漱后,骑上电动车直奔焦东路环卫港湾。3时50分,她和工友们各自穿好工作服、戴上大口罩和手套,拿起扫帚开始了一天的清扫工作。
王萍霞是山阳区环卫处焦东路清扫一组组长,她带领着11名环卫工,担负着矿山岗北侧铁路口至工业路十字路口的清扫任务。
3时57分,昏暗的灯光下,王萍霞和另外两名工友横着站成一排,在道路东侧由北向南清扫。在人行道和快车道上的工友将垃圾扫到慢车道,王萍霞在慢车道上将两位工友扫过来的垃圾合在一起,扫成堆儿,后边的工友将一堆堆的垃圾装车运走。被大口罩、帽子和围巾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王萍霞和工友们,在灯光下舞动着扫帚,“唰、唰、唰”,扫帚与地面有节奏的摩擦声在寂静的清晨中听得格外清晰,仿佛在弹奏着优美的乐章。
5时16分,王萍霞和两名工友完成了道路东侧的清扫任务,由焦东路与工业路十字路口西侧开始向北清扫,和西侧两名工友会合,忙忙碌碌的清扫进行了1小时19分钟,终于完成了任务。王萍霞和工友摘下口罩,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扛起扫帚,一路说笑着走向环卫港湾。这时候的马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宁静而整洁。他们的笑容在灯光的映衬下,是那么的灿烂。
在环卫港湾里,王萍霞告诉记者:“我1985年开始当环卫工,那时只有19岁,工作中常常遭到路人的白眼,甚至有人向我吐口水和辱骂。一次,一位家长拉着上学的儿子从我身边走过时,指着我对他儿子说:‘再不好好学习,长大后你就去扫大街,做社会最底层的人。’环卫工成了教育子女的反面教材!也难怪,当初和我一起参加工作的环卫工有10人,其中9人陆续离开了环卫处,目前只剩下我一个人坚持了31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每天清晨当爱人和孩子还在熟睡的时候我便悄悄出门,干完活回到家里,他们才刚刚起床。中午做好饭菜放在餐桌上,顾不上与家人见面,12时30分前必须到岗上班。女儿三四岁时,有一天后半夜发高烧,拉住我的手哀求:‘妈妈今天能不能陪陪我,不上班啊?’我告诉女儿,妈妈要工作,便狠了狠心,将女儿交给爱人,流着泪出了门。”
说到这儿,王萍霞话锋一转:“本月底我就满50岁,该退休了,时间过得真快。”她眼睛有些湿润,接着说:“退休,说实话还真有些舍不得,这么多年习惯了,虽然每月工资只有1400多元。”
一年365天,无节假日,无星期天,然而风雨无阻!王萍霞和工友们用手中的扫帚书写着洁净城市的美丽和谐篇章。2009年和2013年,王萍霞连续两届获得焦作市环卫职工技能竞赛五项比赛综合第一名,并代表焦作环卫工到省里参加技能比赛;2009年,王萍霞获得焦作市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