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陟县大虹桥乡东张村村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多年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孟凡堆乐于吃亏,敢于兴办公益事业,为群众办了很多好事,使群众过上了少有所教、老有所养、壮有所为、病有所医的幸福生活。为了感谢他,乡亲们自发为他立了一个功德碑。孟凡堆知道后带领村两委会干部,把功德碑拆除了。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为村民做点好事,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这是我应该做的。”孟凡堆说。
功德碑虽然被拆除了,但它永远刻在百姓心中。
为民贴钱
“俺村人能过上这般好日子,多亏了孟凡堆。”说起孟凡堆,村民朱敏捷竖起了大拇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当村里的负责人就要事事走在别人前边。1998年,村两委会换届选举,靠办企业率先致富的孟凡堆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1999年,该村党支部改为党总支)兼村委会主任。
东张村有2000多口人,482户农户,村集体收入少,曾因账目不清引发村民上访,是县里有名的“头疼村”。
出身贫苦、自小在东张村长大的孟凡堆,对这块生养他的土地饱含深情,从当选村干部那天,他就发誓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正是有了这样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近20年来,孟凡堆牢记共产党人的使命,始终保持工作激情,不停奔波在为民服务的路上,不图名、不求利,默默奉献。
对于难办的事,他废寝忘食,常常苦思到半夜,想到办法立刻起来记在笔记本上。他说,哪怕是自掏腰包也要把村里急需的事办好。
建村两委会办公楼,他拿出7000元钱;改造学校危房,他拿出7000元钱;修村中道路他拿出6万元钱……
不仅如此,为了方便村民夜间出行,孟凡堆还带头集资,为村里主要街道安装路灯,电费由村两委会干部按年轮流缴纳。
时间如白驹过隙。近20年过去了,孟凡堆秉持吃亏是福的信念,带领着村干部轮流为村民集体付出,坚持至今。
带民致富
自己富不算富,村民富才是真的富。靠办企业率先致富的孟凡堆清醒地认识到,村民收入低、经济薄弱是影响村里发展的大问题。
2010年,他经过多次考察,联合村内部分党员和群众,成立得草养牛专业合作社。他利用自己在银行信誉高、有资产作抵押的优势,为村民办理担保贷款,支持村民发展牛、猪饲养业。
短短几年间,全村肉牛饲养户达40家,年出栏七八百头猪的猪场有12家,有300多名村民在村里的几家企业实现就业。
不仅如此,他还带领村两委会成员多次到郑州国家果树研究所咨询、取经,先后引进种植美国红提、黑提葡萄、泰山石榴。同时,他积极组织果农收看党员远程教育电教片,聘专家,请教授,举办农业培训班,为果农传授农业技术和果树栽培技术。
村民常云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种的杏树品种不好,管理也跟不上,经济效益不好,愁得她吃不进饭。孟凡堆知道后,多次带领村干部到郑州咨询,给她引进最新品种,还专门请省里专家来给她讲课。
如今,她种植的杏树结的杏个儿大、果多,利润高了,生活也跟着奔了小康。
“这一切多亏了孟凡堆的帮助啊!”常云感激地说。
孟凡堆就是这样坚持不懈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着全村百姓一同走向致富的道路。
让民享乐
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不能轻易承诺,而一旦作出承诺,就一定要兑现。
自孟凡堆担任村干部以来,每天清晨都带领村干部拿起大扫把上街打扫卫生,几乎天天如此,一直坚持至今。
同时,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每年村两委会都花费数千元请剧团到村里唱上几天,满足村里戏迷们的兴趣爱好。
为让村里老年人安享天伦之乐,村两委会投资70余万元建立慈善幸福院,并筹资8万余元建立乐龄之家,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孟凡堆的付出,换来了村里巨大的变化。现在东张村的路宽了、灯亮了、环境美了,村民的钱袋也鼓了。
放眼望去,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街道,家家户户门前花坛里充满生机,慈善幸福院里瓜果蔬菜新鲜丰富,乐龄之家里有跳广场舞的、有唱戏的、有锻炼身体的、有下象棋的、有打门球的,令人羡慕的新农村景象真让人流连忘返。
薛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