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丨社情民意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住建局多举措推进住建领域环保工作
市领导督导绿色廊道建设
河南省测绘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在我市召开
市直县级组辩论赛初赛第二轮日程安排
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目标任务
乡村复兴 任重道远
快递包装浪费严重 专家建议“绿色包装”
图片新闻
非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图片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11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复兴 任重道远

作者:本报记者 王龙卿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11月11日至12日,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乡建院等共同主办的中国乡村复兴论坛·桐梓站活动在贵州省桐梓县茅石镇宁静美丽的山乡——中关村举行。国内建筑设计、旅游规划及实践、乡村创客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中国旅游报等多家媒体记者,齐聚中关村,亲身感受复苏中的原生态乡村建设成果和独特魅力,以高远的眼光、包容的态度、开放的理念,共同探讨如何努力打造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的新环境,寻求乡村复兴新生态。记者应邀参加本次乡村复兴论坛,采访了部分专家,他们对焦作乡村复兴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委会委员、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德村志成,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理事长李永萍等知名学者、乡村设计师,用精彩的演讲与大家分享乡村保护、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典型做法与宝贵经验,探讨交流中国乡村复兴之路。

  德村志成和李永萍均来过焦作考察和交流,对焦作的旅游和乡村复兴有一定的了解。

  德村志成说,他与河南很有缘分,多次到焦作,并被聘请为焦作市的旅游顾问。他说,焦作传统古村落资源丰富,许多还在景区内,这对乡村复兴十分有利。乡村旅游,展现的就是文化生活环境,这些资源构成旅游者参观、体验的基础。村民是发展乡村旅游真正的主角,村景应该是资源的主角,村景包括人文和自然景观,而乡村文化是乡村最重要的部分。从旅游策划的角度,乡村应该是大范围的感受、小范围的体验,是一种能让人细品的乡村。

  4月24日,李永萍率我国台湾文创产业考察团对修武县的古村落进行参观考察。“修武县在古村落保护方面作出许多努力,古村落真正体现出老百姓的勤劳与智慧,而且具有相当规模,保存较为完整。这些古村落有着吸引游客的独特魅力,很多厌倦了大城市生活的人,走进古色古香的古村落,感受时光的倒流。”回忆起焦作之行,李永萍印象深刻。她建议,乡村改造成功要依赖专家团队、活动策划、乡村创客和原住民携手合作,透过政府政策扶持和财政引导,才能达到真正的活化与再生。

  我市的乡村复兴也是许多人关注的话题。市政协常委、焦作传统村落保护协会发起人董世坤,就一直关注论坛中专家的演讲内容。他说,我们处在变革的时代,技术和资本结合起来在快速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人们休闲需求包括放松身心、亲子教育、家庭分享、圈层社交。然而,我市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大部分都是低端产品,应按照市里提出打造中国养生地的思路转型升级。大家一同努力,大力发展乡村文创民宿、田园有机餐饮、风物农礼市集和儿童乡土教育基地,解读乡土文化、创意乡村景观、策划乡村活动、开发乡村商品、再造乡村之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