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近学许昌 远学扬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做精传统产业 做强优势产业 做大新兴产业
为经济发展 提供用地支撑
勇担当善作为 谋转型促发展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 年11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焦作跨越发展路径探析·工业篇
做精传统产业 做强优势产业 做大新兴产业

作者: 本报记者 孙国利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南通市中航爱维客汽车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们在紧张工作。 本报记者 杨 帆 摄
  11月14日,河南鑫宇光实业有限公司工人在显微镜下生产空间隔离器元器件。该公司位于修武县产业集聚区,每年投入400多万元用于新产品研发,仅2015年就获专利30项。通过科技创新,该公司赢得了市场主动权,今年1~10月份共实现产值1.3亿元。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是焦作振兴的根基。

  焦作过去靠工业起家,现在靠工业当家,将来还得靠工业发家。经济新常态下,无论形势发生什么变化,焦作要实现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都必须把发展工业作为头等大事、放在重要位置,把领导力量向工业倾斜,把工作精力向工业集中,把工作重点向工业转移,筑牢工业强市根基,真正让工业在焦作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进程中打头阵、唱主角、挑大梁。

  学习三市经验,做强工业支撑,加快集群发展步伐

  许昌、南通、扬州三市坚持不懈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水平高,产业链条完整,集群发展态势明显。对比来看,许昌、南通、扬州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是我市的1.13倍、2.54倍、1.97倍。

  健全产业体系。许昌实施了“10+1”产业链发展计划,产业发展日益高端化。南通打造了船舶海工及重装备等6个千亿级产业板块。扬州形成了以汽车、机械、软件和信息服务、旅游、建筑、食品六大基本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培育龙头企业。许昌超百亿元企业7家,拥有许继、森源、黄河、众品等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南通超亿元企业2317家、超50亿元企业22家,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船厂之一。扬州超亿元企业1463家,牧羊有限公司粮食机械产量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二。

  壮大产业集群。许昌优先发展电力装备产业,拥有电力装备制造及配套企业104家,年销售收入778亿元,特别是长葛产业集聚区集群效应明显,连续6年进入全省十强,是我省为数不多的千亿级产业集聚区。扬州培育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装备、船舶及配套件、石油化工、新能源5个千亿级以上产业集群,特别是通过引进上汽大众仪征分公司,带动100家配套企业入驻,达到千亿元产业规模。

  激活民营经济。三市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许昌制定实施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极大地激发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75%以上,拥有民营企业3.7万家,其中主营业务超百亿元的民营企业4家,全部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南通民营经济占全市GDP的65%、全部税收的74%,16家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扬州在民营企业就业的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80%以上,民营企业上缴税收占全市60%。

  对标先进,负重奋进谋跨越

  焦作的工业曾经有过辉煌。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均居全省第三位。近年来,尽管受经济危机和资源枯竭影响,我市工业经济仍取得了较好发展,主要呈现5个特点:对GDP和税收贡献大;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多;产业门类较全、集群集聚度较高;经济外向度相对较高;有一支脚踏实地的企业家队伍和一大批高素质产业工人。以上这些,既是我市工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又是今后发展的潜力所在。只要我们进一步发挥优势、挖掘潜力,一定能够推动工业实现大发展。

  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新常态下,焦作工业与省内其他地市一样,面临着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

  从增长速度看,“十二五”期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2011年的18.9%、2012年的14.2%,一路下滑至去年的10.1%,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比“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低了5.1个百分点。今年前5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回落2.8个百分点,这直接影响到GDP增速预期目标的实现,影响到财政收入,影响到全市经济振兴大局。

  从产业产品结构看,我市重工业比重依然偏大,规模以上重工业和轻工业所占比重甚至从2012年的63.4∶36.6变成了2015年的65.7∶34.3;高耗能行业占比偏大,2015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4.4%;工业产品偏“粗”,初、粗产品居多,高附加值、终端产品偏少。如果不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就难以完成。

  从创新能力看,目前全省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9家,我市没有;我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近年平均增长9.9%,居全省第七位;我市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近年平均增长13.5%,落后于许昌、郑州、洛阳,比排名第一的许昌低10.2个百分点;我市发明专利授权量近年平均增长9.1%,仅为洛阳的二分之一。如果我市的企业不能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更优”的话,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立得住、站得稳。

  从发展环境看,我市土地资源储备与需求矛盾突出、大气和水污染加重、企业融资难度大、担保链风险大等问题普遍存在,服务环境不优、工作效率不高、干部不敢担当的现状亟须改变。实事求是地说,目前我市的工业企业对政府的服务还有不少意见,比如在简政放权上,有的部门表面上权限已经下放,但执行中却没有真正放权松绑;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一些公务人员虽不敢吃拿卡要了,但事也不想办了,不敢为、不作为等现象比较突出;企业发展环境需改善,甚至仍存在干扰生产、阻工和强买强卖等问题。

  找准发展路径,推动全市工业质量效益“双提升”

  向项目要动力,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项目建设是工业强市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调优存量、做大增量的关键。缺少重大项目,就缺乏发展后劲,就不能有效拉动投资、稳定经济增长。具体路径有三:一是加快谋划一批项目。围绕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集中资源、集成政策、集聚力量,高起点、高标准谋划一批对全市产业结构调整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建立高质量的市级项目储备库。二是转变传统招商观念,既要招商引资,又要招商选资,决不能“拾到篮里都是菜”,既要重视引进资金、设备和关键技术,又要重视引进品牌、人才和先进管理理念。三是立足我市一些行业龙头企业,采取战略合作、兼并重组、并购等形式,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加快本地产业优化调整步伐。

  向改革要活力,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改革是活力之源,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调优存量、做大增量两篇大文章,加快推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具体路径是优化产业结构,以技术升级、集群集聚为主要抓手,推动工业十大产业提质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对照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目录和产业政策,摸清底数,科学分类,积极开展产能置换,鼓励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扩大有效供给,引导企业坚持市场导向,扩大焦作优势资源和优质产品的有效供给,努力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转变。

  向创新要潜力,在科技引领上下功夫。支持创新就是支持发展,谋划创新就是谋划未来。焦作有深厚的产业基础作为科技创新的沃土,有条件也有能力在创新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具体路径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支持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产业加强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将这些产业打造成我市新的支柱产业;着力加强科技储备,实施好创新券、科技贷款贴息等制度,发挥好科技大市场、科技银行的作用,促进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集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加快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尽快研究制定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措施和鼓励科技创新的奖励办法,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

  向规模要实力,在壮大企业上下功夫。做大企业,就要支持“双50”企业加快发展,重点扶持有基础、有实力、有市场、前景好的骨干企业,帮助其开拓市场、整合资源,加强专业分工协作,带动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做大企业,就要做强产品,倡导“焦作品质”,引导企业找准市场定位,发扬工匠精神,专注主业,打造精品,打造在行业领先、在全国驰名、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拳头产品,让市场上出现更多“焦作制造”。做大企业,就要叫响品牌,鼓励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商标战略,争创驰名商标和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河南省名牌产品等称号,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和企业。

  加快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靠的是工业;实现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目标,靠的是工业;创造焦作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靠的还是工业。全市上下要保持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凝聚砥砺奋进的正能量,多鼓争先之劲,多求进位之效,不断开创工业发展新局面,让焦作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