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1月20日,虽然是星期天,但当天上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评标大厅依然是一片忙碌景象,市东海大道和中原路环评项目采购正在紧张地进行。
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交易干,在一项项工作的部署推进中,在一场场项目的交易过程中,传递着焦作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每个工作人员紧张工作的快节奏。
随着我市十大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的陆续进场交易,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逐渐成为市公管办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常态,“近学许昌、远学扬州,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也在每一个人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逐步内化为助推公共资源交易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集众智提振精气神
11月21日,市公管办召开主任办公会(扩大)会议,市公管办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各科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同往常不一样的是,这次会议讨论气氛热烈浓厚、建言中肯实在。
如何采取最优的程序,让交易项目进得来、开展快;如何提供最好的服务,让各方交易主体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如何让每一场交易变得更加阳光、更加透明,少留一些隐患等。在一次次思想的碰撞过程中,一项项关于十大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的工作预案酝酿成熟。
此次会议指出,在当前“近学许昌、远学扬州,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活动中,在十大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即将全面进场交易的时期,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必须聚焦项目交易,主动加压、主动作为、主动担当,必须提振“精气神”,一切工作要提速提质提效,为项目早开工、早见效赢得宝贵时间。
会议还强调,全体干部职工在工作面前要敢于担当,在困难面前要主动加压,在任务面前要积极奉献,要自觉把星期天、节假日的休息状态切换成工作状态,把日常工作状态调整为备战状态,白天推进工作,晚上思考工作,把全部心思投入到公共资源交易事业的发展上来。
聚合力打好攻坚战
因为招标采购具有严格的法定程序和时限要求,完成一套正常的招标采购流程最少需要7天,最多则需要一个多月。对于一心求快,期盼早日开工的业主而言,效率则成为其最关心的问题。二者之间这种天然的、不可协调的矛盾,是当前投诉最多的问题。
为此,市公管办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提出了服务靠前再靠前、效率提升再提升的要求。
据了解,10月份以来,为服务好重大项目进场交易,市公管办负责人亲自带队,多次开展上门服务活动。一方面,虚心听取业主的意见和要求;另一方面,主动协调处理项目交易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共同协商如何按照项目建设特点及进度要求开展交易活动。
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四大保障机制”,是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出的一项服务举措。“四大保障机制”,即容缺受理制,在基本条件具备、交易材料要件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的前提下,项目可先行交易,对欠缺的手续,限期办理;主动协办制,上门与项目单位对接,提供技术服务;预约办理制,业主可随时预约时间,各科室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加班服务,甚至可利用节假日进行项目交易;跟踪服务制,派出专人服务项目交易,及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
凝共识构筑“高压线”
在采访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有两条“高压线”不能触碰:一条是工作服务和效率,一条是廉洁交易。
为了加快交易进度,市公管办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每一个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分别成立项目服务小组,建立工作台账,明确工作任务,倒排交易时间,实行销号办理。建立项目交易督查系统,对交易过程实行红绿黄标志,凡有红色标志的,代表着这个项目交易时间已经超过了承诺天数。在此情况下,就必须启动追责程序,对相关的科室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
对廉洁交易,市公管办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更是抓得严之又严。雷打不动每周开展一次集中廉洁教育,加强交易从业人员道德品行修养,增强廉洁意识、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时刻坚守道德高线、纪律底线。同时,市公管办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还联合推出“四不规定”,即所有干部职工不得干预交易规范运行,不得泄露交易机密,不得参与履职以外的交易活动,直系亲属不得从事交易中介机构工作。这一条条“红线”直接切入交易活动的关键,也是确保交易队伍“能干事、不出事”的底线和保障线。
本报通讯员 宋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