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要想拳练好,必把圈练小。习练太极拳也一直强调要从大圈到中圈,再到小圈,进而无圈。
针对“拳”和“圈”的关系,手机尾号为8889的太极拳爱好者通过手机短信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太极阴阳图是一个圈,太极拳既然是太极文化的动态符号,那么习练太极拳中的圈在哪呢?如何练呢?
带着这个疑问,本期“名师大讲堂”继续邀请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第二十世传人、中国当代太极拳名家、焦作陈小旺太极拳术研究会会长杨建平为大家解疑释惑。
“一般来说,太极拳练习是以丹田为中心,这就是圈的圆心。习练太极拳之初,往往对丹田没有直接的体会和感知,不妨先以腰胯为运动的中心,很多太极拳的教练都这样教导初学者。但以腰胯为中心仅仅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要体悟到以丹田为中心。因为腰胯属于有形有相的身体部位,过于执着于以腰胯为中心难免为形所累,难以进一步体会太极拳的奥秘,而丹田是无形无相的一种体悟,则能够较少受身体的局限。”杨建平针对读者的疑惑说。
“随着所学、所练的深入,习练者应该注重‘圈’的运用,圈的大小能表现出一个人练拳所处的阶段,这也要自身有所体会才容易理解。”杨建平说。
通过丹田为核心的太极拳练习,这就是在练“圈”,那么,这圈的大小又有什么区别呢?
杨建平认为,太极拳的中圈、小圈是在练拳过程中,身体各个部位和丹田的充分协调,进而毫无滞碍地达到一个整体,也就是丹田与身体乃至手脚等各个部位的贯通。从丹田可以催动身体各个部位,也可以从身体各个部位反过来围绕丹田旋转。所以,太极拳里有“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境界,即练拳从小圈到无圈的进一步提升。
圈的大小说起来容易,体会起来不容易,练起来更加不容易。“练拳走大圈的人,看别人是中圈,能够感觉到对方水平明显高于自己,进一步看到有人走的是小圈甚至无圈,虽然知道对方水平更高,名气更大,反而茫然了。因为对方拳好在哪里、水平高在哪里,根本看不出个所以然,学不来,也不会为自身所用。”杨建平说,“所以,学拳过程中要多看、多思考、多练。我们往往看别人拳练得好,看过一遍自己也浑身舒坦,这也是自己在看的过程中和习练者进行了互动,不知不觉之间获益。但光看还不够,还要多练。”
名师档案:
杨建平: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第二十世传人、中国当代太极拳名家、中国焦作陈小旺太极拳术研究会会长、陈家沟陈式太极拳协会焦作办事处主任、国家武术一级裁判员、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自幼随陈小旺、陈小星系统习练陈式太极拳、器械、推手,师出名门,数十次获得国家级大赛冠军。
如果你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有什么困惑,请添加微信号tjqzk,或将你的问题发送至电子邮箱jzrbgxb@126.com,也可编写短信发送至手机13569191591,武术名师将在“名师大讲堂”栏目为你解疑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