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实现互联网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完美融合呢?“百姓文化超市”创建10个多月来,为焦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找到了一条新路。
博爱县磨头镇东马村是一个省级贫困村,多年来,这个村没有一支文化队伍,村民们在村里没看过一场文艺演出。可今年大有不同,村民们坐在家门口连看了三天六场大戏。最近,市文化馆又派广场舞专家帮助村民们组织了一支秧歌队。12月2日,市文化馆工作人员将根据村民们的需求送去文化服务。
从没有文艺演出、文艺队伍到坐在家门口就能看大戏、享受文化服务,村民们高兴地说:“这都是因为有了‘百姓文化超市’。”
原来,在得知东马村村民们急需文化服务后,该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广宇便开始收集村民们的文化意愿,并通过百姓文化超市互联网服务平台按需点单。很快,市、县两级文化部门便派送文化队伍来到了东马村,实施精准文化配送服务。
王广宇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扶贫先扶志,优秀、健康的文化活动改变了这个老牌省级贫困村的精神面貌,而良好的精神面貌是扶贫工作最好的开端。”
什么是“百姓文化超市”,它为何能迅速在老百姓心中开花结果呢?
据了解,今年2月起,我市运用“互联网+”思维,将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资源,纳入百姓文化超市互联网服务平台,形成了全市文化服务总菜单。我市群众只要登录百姓文化超市网站或百姓文化超市APP手机客户端,便可享受送上门的文化服务。
截至目前,百姓文化超市网站点击率超过33万人次,百姓文化超市手机客户端下载人数近20万人次。今年年初以来,“百姓文化超市”根据群众需求,共送戏下乡3100场次,送电影下乡1.5万场次,解答百姓文化咨询3.6万余人次。
利用互联网在公共文化资源与群众文化需求间搭建一条快速通道,让公共文化资源下沉,激发基层群众文化活力。自“百姓文化超市”创建以来,不但改变着焦作百姓的文化生活,还改变着市、县两级文化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
市文化馆馆长助理连巍说,自“百姓文化超市”开张以来,“我们要培训”“我要邀专家”成为点击率最高的栏目,今年市文化馆派出各类指导老师的次数明显高于往年。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多样化,市文化馆正在积极整合人才资源,增加培训门类,下一步将面向社会招募专家型文化志愿者参与到“百姓文化超市”订单配送服务中来。
据连巍介绍,自百姓文化超市互联网服务平台开通以来,市文化馆专业演出团队周周都有演出任务。12月1日,马村区安阳城街道安阳城村的村民们“点”了市文化馆演出团队在他们的传统老庙会上演出。12月2日,市文化馆演出团队又被“点”到了博爱县磨头镇东马村演出。
“虽然工作连轴转令我们有些疲惫,但群众‘点’文化也‘点’出了我们的工作热情。因为,以前你送了老百姓不一定愿意看,现场反应不热烈。现在,因需供应,演出中老百姓的喝彩声是一浪高过一浪。”连巍深有感触地说。
市豫剧院负责人远江华有着与连巍一样的感受。他说:“通过‘百姓文化超市’,我们不仅送去了深受百姓欢迎的文化内容,还将优秀文化种在了百姓中间。”
据远江华介绍,今年3月、4月,市豫剧院通过“百姓文化超市”的点单服务分别到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苏家作乡司家寨村和解放区上白作街道上白作村演出,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于是,他们决定与这两个村结成文化帮扶对子,每年定期送文化下乡,不定期辅导戏曲爱好者,市豫剧院的演出设备、演出服装都可以拿来与这两个村共用。
由政府主导送文化到百姓主导淘文化、政府按需配送文化,再到让优秀文化在基层土壤扎根,“百姓文化超市”为焦作文化惠民事业带来了全新改变。然而,“百姓文化超市”能否助力焦作基层文化建设实现以群众为主导的文化创新呢?这是一个更加长远的目标,焦作已走在路上。
日前,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举办的党委宣传部长培训班上,焦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贾书君应邀作了题为《“百姓文化超市”——探索中的精准惠民的文化载体》的报告。他说:“基层文化建设的成效,最终取决于群众的参与程度。因此,必须更加重视发挥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把主动权交给群众,发挥他们的自主作用。在实践中,我们依托‘百姓文化超市’惠民工程,贴近百姓生活开展文化活动,让群众自己定菜单并‘掌勺下料’,自编自创、自演自赏、自娱自乐、自我发展,由‘被动参与’变成‘主动上台’,由观众变成演员,从台下走到台上,激发了群众文化建设的活力,让文化的种子扎根基层、扎根民间。”
百姓文化超市是“利民”与“惠民”的观念创新,是“科技”与“文化”的模式创新,是“资源整合”与“社会参与”的路径创新。
创新,意味着要走前人未走过的路。“百姓文化超市”为焦作文化惠民事业找到了一条新路。
11月30日,解放区民主街道民权街社区居民在百姓大舞台排练手鼓舞。今年年初以来,解放区为方便群众文化需求,投入资金在10个社区新建10个百姓大舞台,并设立了图书阅览室等文化活动场所,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 李良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