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国柱
我市作家樵声(刘光宗)的长篇历史小说《驴长老》面世了。《驴长老》是这样一部鸿篇巨制:
它以辛亥革命、军阀混战、西安事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改革等为远景,以英人来焦作开矿、中资与外资之争、日寇进犯、许河事变、道清游击支队、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等为近景,以清化竹林、月山寺、净影寺、革命根据地大东村等为平台,以月山寺藏宝与盗宝者较量为主线,以前清官僚、地方土豪、新型的工业资本家、普通农民上庄刘家为主要人物群体,加入了一头特具灵性的驴的传奇元素,描绘了一幅怀川大地从1906年到1949年40多年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部小说在《焦作晚报》连载之后,在焦作地区的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部小说已于近日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11月30日,记者赴郑州专访了该社社长崔向东。
崔向东说,河南文艺出版社以文学作品尤其是以小说为主打产品,之所以选中并出版《驴长老》,主要是因为它从以下三个方面符合出版要求,引起了出版社的重视:第一,有较强的故事性和传奇色彩,作者对人物、语言、情节、节奏的驾驭很见功力,而且写出了焦作的文化底蕴,具备了吸引、打动读者的基本要素,不仅在焦作,在全省、全国都有推广的基础。第二,符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社会效益优先的标准。当前主旋律的作品很多,有可读性的东西却很少,而《驴长老》既符合主旋律,又能以艺术展示创作理念、吸引读者,不是以枯燥的说教强加于人,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这正是这部小说最明显的一个艺术特色。第三,符合习近平同志有关文艺工作的指示精神,唱响了主旋律,讲好了共产党的故事,也显示了作者的家国情怀。这部小说反映了从清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由乱到治的历史。小说展示的历史就是共产党由弱到强、逐步壮大,带领人民走进新中国的历史。小说以如椽巨笔展现了40多年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向读者说明了一个道理:是人民从不自觉到自觉,选择了共产党,是共产党结束了几十年的乱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驴长老》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所在。
崔向东说,河南文艺出版社和河南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对这部小说给予高度重视,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反复权衡,从其艺术价值,尤其是从弘扬主旋律的角度进行了深刻剖析,并向出版传媒集团领导作了详细汇报。据了解,在得到领导的肯定之后,该社组织精干力量予以审核编辑,社长认真阅读了两遍,责任编辑读了七遍,使其达到了尽善尽美,版式及封面设计先后拿出了四个方案。
崔向东表示,《驴长老》的首发式将尽快在焦作举行,并将利用各种媒体在全国展开全方位的宣传。由于《驴长老》的故事性特别强,该社打算将其改编为其他文艺体裁,首选是改编为电视剧。
一部描写焦作山川、人文、历史的鸿篇巨制即将奉献于焦作读者面前,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