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秋)今年年初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市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各项政策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三季度工作力度逐步加大,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主要指标平稳增长。
工业继续向中高端迈进。前10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其中,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前10个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从企业看,前10个月,全市50家高成长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65.9亿元,同比增长15.4%。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前10个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808.4亿元,居全省第五位,同比增长15.7%。其中,高耗能行业投资增势的减缓标志着我市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前10个月,全市高耗能行业投资269.9亿元,同比增长5.1%,低于全市投资平均水平10.6%。
进出口市场运行平稳。前10个月,全市实现进出口163838万美元,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实现出口120374万美元,居全省第四位;全市实际利用外资5.4亿美元,同比增长59.8%,居全省第二位。
财政金融稳步增长。前10个月,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9.4亿元,居全省第八位,同比增长6.7%。税收收入完成62.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3.1%。前10个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4.1亿元,同比增长8.9%。截至10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639.3亿元,比今年年初增加195.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018.4亿元,比今年年初增加83.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63.5亿元,比今年年初增加118.9亿元。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前10个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八大类商品价格表现为七升一降,即食品烟酒类、衣着类、居住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医疗保健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商品同比分别上涨3.7%、0.8%、0.2%、0.2%、2.2%、2.3%和2.7%,交通和通信类商品下降0.4%。
统计人士表示,从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来看,积极变化正在增多,但同时也有很多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和挑战,如工业生产下行压力较大、重点企业生产销售形势不容乐观、投资增长后劲乏力和工业技术水平依然偏低、结构依然偏重等问题。为此,他建议,应多措并举,全力冲刺,着力稳定经济增长。一应加快项目建设。前期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切实提高项目开工率、完工率、投产率。二应做强主导产业,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化工、食品四大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集聚发展,打造四大千亿元级产业集群。三应培育龙头骨干,对佰利联、多氟多、中轴、蒙牛等重点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尽快打造一批50亿元、超百亿元大企业集团。四应强化企业服务,落实省降成本专项行动50条意见等政策,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五应加快服务业发展强化推进措施,落实扶持政策,全力创造新供给、发展新业态、培育新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我市服务业快速发展。此外,还应加大工作谋划力度,深入研究政策,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