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诗意九渡 溢满乡愁
我市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焦作日报天天读
公 告
我市六部门联合整治城区道路交通安全
老人去世后 医保卡里的钱怎么办
公 告
招标公告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13日开始报名
7日“大雪” 当心“寒从脚下起”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 年12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意九渡 溢满乡愁
——“市民观察团”走进中国传统村落九渡村随访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市民观察团”成员在九渡村合影。
  本报记者 王龙卿 摄
 
   

  本报记者 王龙卿 陈作华

  11月27日,本报《党报有约》栏目组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和热心市民组成“市民观察团”,走进中国传统村落沁阳市九渡村。在探访中,大家都被九渡村美丽的自然风貌和浓厚的文化气息所深深打动,对保护和活化九渡古村落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传统村落古香古色令人称奇

  当日8时许,由20多人组成的“市民观察团”在本报报业大厦前集合。王晶是市发改委驻村工作队驻九渡村第一书记,虽说当天上午要赴北京学习,可她还是早早地来到集合地点为大家送行。

  9时许,“市民观察团”来到风光秀丽的九渡村。四届市人大代表、九渡村原党支部书记石青云、村委会主任刘桂林热情地迎接大家,并向大家简要介绍了九渡村的情况:“九渡村地处丹河峡谷景区,东邻丹河,河道贯穿自然村,周边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众多,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文化资源突出。”随后,“市民观察团”成员登上宋寨考察。

  宋寨为一个独立的寨墙,是宋辽时期杨家将驻兵的地方。相传,北宋名将杨六郎在此征战,见这里山势险峻,遂依山建起一座高大的山寨抵御来犯之敌。宋寨有“中原第一堡”之美誉。

  “九渡村有13个自然村,分别是里沟、八渡、葛万掌、九渡、沟口、槐树底、碾谷洞、南坡、群峪、黄掌、宋窑、尚河、天池岭。九渡村传统村落建筑绝大部分是石砌房+木结构的形式,这些房子掩映在绿树丛中,堪称中原民居一绝,保存完好度在85%以上。建筑古香古色,保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气息非常浓厚。近年来新建的房屋仍采用当地石材,与周围传统建筑风格相协调。”“市民观察团”成员、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陈兴义介绍。

  尚河村是九渡13个自然村中最偏远、最有特色的古村,离宋寨有6公里,与山西省相邻。整个村落由东南向西北呈扇形布局,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建筑多为两层,犹如世外桃源一般。村中的古寺、民居、古树令“市民观察团”成员兴奋不已。

  “这棵古树好大呀!”3个“市民观察团”成员上前试着去抱村中最大的古榔榆树。“这棵榔榆树胸围近5米,树龄应在1500年以上。”专门从郑州前来考察的古树保护专家靳红军仔细查看古树后判断,并对古树保护提出建议,“遗憾古树还没有被挂牌保护,古树旁的另一棵树对其产生了一定威胁,建议进行处理。”

  精准扶贫“九渡行动”拉开序幕

  九渡村在2013年8月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却捧着“金饭碗”要饭吃。九渡是即将建设的九渡水库主库区,有3个自然村将被淹没,村民将于2017年和2018年分两批全部搬出。九渡村的开发工作因此等原因被搁置数年。

  精准扶贫为九渡村开发带来了机遇。九渡村为省级贫困村,有贫困户110户、313人。“市发改委驻村工作队自2015年9月来我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在深入我们最远的自然村尚河村调研时,发现进山全部为乱石山路,村民靠天吃水,便积极协调修建村道资金,争取农村道路资金60万元,并协调配套资金36万元,将解决村民数十年未解决的道路交通问题。”刘桂林对精准扶贫带来的好处十分感谢。

  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思路,市发改委驻村工作队深挖九渡致贫根源,依托村里优势资源,认真进行产业谋划,努力提高扶贫对象的“造血”功能,找准群众利益的症结点。市发改委还积极与省、市住建部门等联系,积极争取传统村落保护资金,将大大改善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为九渡编制的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也已完成上报。

  市发改委驻村工作队积极携手河南理工大学,实施了“美丽乡村九渡行动”。河南理工大学自2015年10月开始进村调研,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视觉传达、工业设计、广告学、环境工程、计算机、市场营销等专业人员联合行动,采用航拍、手工测绘、电脑绘图等技术,对8个自然村全部完成沙盘立体效果图,为每个自然村量身订制了发展方案,完成产品研发、包装、传统村落改造、提升方案,完成各种综合性图纸300余份,工业产品设计、成果120多套。提出“一带两翼六区”的空间结构构造,“一带”,即以山水景观为特色的山水休闲带,连接各功能片区,即九渡村的发展轴线;“两翼”,即以神仙洞、六郎寨景点为双翼;“六区”,即打造旅游接待服务区、农副产品加工区、特色民俗体验区、影视写生摄影区、新农村生活区、康体娱乐活动区。

  保护活化古村落呼唤东风

  一天的考察让“市民观察团”成员感触颇深,纷纷为九渡村的激活和活化建言献策。

  “九渡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市民观察团”成员、户外专家张杰十分看好九渡的前景。

  “我市提出打造中原养生地的目标,九渡具备打造休闲养生地的天然优势,潜力无限,但门票阻挡了大量游客的脚步,建议尽快取消门票。”“市民观察团”成员、我市一家旅行社负责人赵四清的建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九渡行动,我们调动4个学院12个系90余人进行了1年多的规划设计。目前,九渡是不缺资源、不缺理念、不缺设计、不缺资金、不缺市场,仅缺政府主导的东风。希望尽快启动九渡传统村落的活化,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陈兴义对九渡情有独钟。

  “国家提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九渡有山、有水、有古建筑、有古树,文化价值、自然景观都十分适合休闲养生,可以依托国家的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活化政策,保护古村原生态,保护古建筑和古树。期待村民行动起来,搞好环境卫生,让游客有的吃、有的住。”靳红军谈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数千年历史的农耕文明,留下了大量承载传统文化、具有较长历史的村落,这些村落如同一颗颗宝石,散落在田野里。城市人对乡村、对传统价值观的回归是一个时代的必然发展,乡村游目前在国内十分火爆,可以借鉴陕西关中袁家村等地的成功经验,力争通过小投入大产出,让九渡以崭新面貌迎接游客的到来。”“市民观察团”成员杨亚军建议。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