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李克强总理点赞的24小时书店经营模式,终于在我市出现了。近日,位于市民主路与站前路交叉口西北角的学府书店,成为我市首家24小时营业书店,您既可以在这里买书,也可以在阅读角随便看书,待上再长时间也不会有人赶您走。
(据《焦作日报》)
面对生存之困,实体书店要么选择“不玩了”,要么选择转型发展——深圳书城中心城24小时书吧、北京三联韬奋书店、郑州“书是生活”书店、杭州“悦览树”24小时书店、太原书城“夜读时光”……24小时不打烊,扩展休闲功能,成为许多实体书店谋求转型的大胆尝试。学府书店引入这种经营模式,既是对自家发展的全新挑战,也是对一座城市“阅读力”的另类考量。对于这种尝试,我市文化界尤其是书店从业者应当能憧憬些什么。24小时书店的存在意义,不止于一家书店,或许我们更能从中洞察出市场的风吹草动。
2006年至2012年前后,实体书店深陷“泥泽”:电子阅读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电商的“攻城略地”,改变了人们的购书渠道,作为无数读者曾经的精神家园,实体书店走进了发展史上“最黑暗”的阶段。那些年,人们谈论最多的不是书店如何转型,而是何时走向生命的终点。在这一轮大浪淘沙中,焦作很多书店从人们身边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有倔强的守望者在努力维持着阅读情怀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然而,他们的守望并非完全出于感情上的亢奋,市场环境的微妙变化也给他们的理性增添了一块“压舱石”。
从全国范围看,2012年以后,实体书店慢慢缓过神儿来了,如何转型成为书店经营者思考的问题。如今,虽然电子阅读已经成为主流,但人们已不再像前些年那样赶时髦,纸质阅读带来的质感、典雅与仪式感,让很多人在与电子阅读的比较中选择回归。而在市场空间方面,电子阅读的最大优势在于“免费经济”模式,但人们为此付出的时间成本和阅读体验的代价,无形中削弱了免费阅读的附加值。比较而言,实体书店越来越强调体验、审美以及文化空间的功能扩展,走稳这条路,实体书店或许能夺回失守的市场阵地。而24小时书店经营模式,正是向这一方向发展的大胆尝试,与其说“24小时”是个经营时间概念,不如说这是守望人们阅读情怀的呐喊,更是对市场进行大胆“试错”的尝试。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很多传统产业其实都是倒在了自己的墨守成规和因循守旧上面,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没有“老夫子”生存的土壤。走出低迷,开拓市场,需要创新者在不断“试错”中螺旋成长。24小时书店,不仅是守望市民的阅读情怀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