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用智慧和心血写就的答卷:截至今年10月底,博爱县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50亿元,同比增长6%;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0亿元,同比增长6%;从业人员2.9万人,同比增长4%;税收2.8亿元,同比增长47%。今年4月,该县产业集聚区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评为“二星级产业集聚区”。
今年年初以来,该县产业集聚区立足实际,近学许昌、远学扬州,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将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着力点放在兴产业、带全局上,把开放招商、项目建设作为铸链条、建集群、兴产业的关键环节,积极完善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持续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步伐,不断扩大转型升级成果。
集聚递增能量,壮大主导产业集群
产业是考虑一切发展问题的起点和基点。该县把今年确定为“主导产业集群提升年”,以产业链的完善提升为引领,大力发展以煤层气、天然气综合利用为主的能源工业和汽车零部件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努力打造百亿元产业集群。经过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形成以河南中汇、焦作制动器等公司为代表的产业集群,今年1~10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7亿元,占全区的46%。能源工业方面,三峡益众、昆仑燃气、华润电力等公司已成为行业佼佼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亿元,占全区的14%,主导产业示范作用日益显现。同时,该县积极推进优势企业园区化发展进度,成立集群培育工作小组,加大集群培育力度,全力打造三峡能源产业园、海华棉纺产业园、河南伊赛清真食品产业园、博爱农场和新开源健康产业园五大特色产业园区,并帮助企业拿出发展方案,逐步进行实施,通过拓展企业产品深加工、延长上下游产业链条,实现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集聚发展引擎,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该县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服务项目、推进项目的积极性,项目建设步伐持续加快。今年1~10月,该县共安排重点工业项目2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7个、续建项目15个,10亿元以上项目6个。目前,益达新能源公司气瓶检测中心、加注站、动力改装车间已投入运营;三峡公司二期项目2万立方米储罐主体工程已完工;伊赛公司办公楼、宿舍楼、研发楼已建成,一期速冻调理项目正常运营,二期厂房和冷库已建成,设备已开始订购;飞龙宇电器年产50万台家用空调项目地下室已竣工,一号厂房主体已建设80%;永威国际学院项目已开工建设;LNG燃气发动机再制造及重卡汽车销售项目已完成规划方案修改和效果图、鸟瞰图的制作,完成预收购地块附着物清点、部分土地调规、土地性质确认等工作。
集聚内生动力,汇聚跨越发展动能
承载能力显著增强。该县按照“统筹推进、适度超前、突出重点”的原则,多渠道融集资金,完善集聚区路、水、电、气、热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大幅度提升;公租房小区住户审核已结束,部分业主已入住;积极推进五规合一工作,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已得到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规划面积增加5.55平方公里,目前规划面积达到25.42平方公里;行政服务中心整体迁入产业集聚区,区镇套合、智慧园区创建等工作扎实推进,公共服务功能、承载力进一步提升。
服务环境更加优良。该县坚持“对企业不能说不”的服务理念,加强经济运行监测,保障煤、电、油、气、运等要素供给;落实“七个一”服务机制和产业集聚区工作例会制度,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研究制定产业集聚区项目服务、项目预审、双向约束等工作机制,建立完善重点项目推进台账,有力促进项目建设;更加注重“亩均效益”,将投资强度提高到每亩300万元,明确要求税收贡献率达到每亩8万元以上;创新招商思维,出台更优惠的招商引资办法,着力引进规模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质量项目;出台金融扶持意见,完善投融资机制,搭建完善投融资服务平台;与中国银行、中信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战略合作,累计获得授信4亿元,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王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