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广西南宁学院的学生反映,从12月1日起,学校禁止任何食品的外卖派送,学校食堂也禁止打包食物,而该规定使得学校食堂拥挤不堪,许多学生只能靠吃泡面和面包填饱肚子。对此,南宁学院表示,制定此项规定,是因为学生经常打包食物致使宿舍门口垃圾成堆并散发气味。此外,外卖食品存在着安全风险,学校将长期执行此规定。
(据《北京青年报》)
不能不说,禁止校园外卖的初心是好的。外卖和打包食品进高校,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和交通安全隐患,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一些高校禁止外卖和打包食品进校园的理由。可是,这一“为学生好”的政策,为什么屡遭吐嘈?为什么学生总是“不买账”?
在笔者看来,学生叫外卖,论及外因,莫过于以下几种:一是食堂做的饭菜难吃,学生们不喜欢;二是食堂定点定时供应,学生只能按点就餐;三是学校后勤在服务和管理上不到位,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然而,这些问题都不是学生的问题,校方却单方面的一禁了之。
笔者认为,学校采取措施禁外卖,不仅妨碍学生就餐的自主选择权,压缩了学生的权利空间,而且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外卖“入侵”问题。之前就有高校封闭管理,禁止外卖进校,结果怎样?商家翻墙送饭,学生也可以将饭盒塞进书包带回宿舍,甚至还有学生踮着脚尖也要在铁栅栏处购买外卖,那场景何尝不尴尬?再有,学校是否“醉翁之意不在酒”,打着治理外卖的幌子,维护学校食堂商家的利益,也不得而知。
锁住学生的腿,不能管住学生的心,一纸禁令只是下下策。依笔者之见,学校如果真正为学生的安全和饮食着想,就应当将功夫用在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管理上。比如将一成不变的就餐时间改为全天候提供就餐服务;将学校食堂饭菜品种的长年不变,改为为学生提供可口和物美价廉的饭菜;将学校食堂的人满为患,改为为学生提供舒适和温馨的就餐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到学校食堂就餐,才能真正让学生不再叫外卖或少叫外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