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阿姨,您哪里不舒服?我帮您找专科医生看一看!”
“叔叔,您腿脚不便,我给您搬个凳子,您坐着等一会儿,一会儿就给您体检身体!”
“大叔、大妈,不要急,咱们排好队,一个个来。”
……
在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开展的每一次义诊活动中,该院门诊部主任姚惠辉作为专家医疗队的领队,总是最忙碌的人。每当见到上年纪和腿脚不便的群众,姚惠辉都会第一时间迎上去搀扶,用亲切的笑脸和暖心的话语,为前来参加义诊的群众送去无微不至的关怀。
1977年,16岁的姚惠辉参军入伍,成了一名医务兵。当兵之初,她的脑海里就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她经常把津贴送给驻地农村的孤寡老人,为当地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受到了战友和当地群众的一致称赞。
由于在部队表现优异,姚惠辉顺利入党、提干,从一名医务兵成长为信念坚定、业务过硬的骨干军医。
1986年,姚惠辉调到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感染科工作。感染科主要接诊各种各样的感染病人,许多医生对此望而却步,但姚惠辉在这里一干就是近30年。2001年,我市暴发手足口病,该院感染科接收了大量患儿。姚惠辉主动承担起救治患儿的重担,日夜坚守在病房里,确保每一名患儿康复。2003年全国爆发非典,该院感染科接收了我市第一例非典病人,为防止同事被传染,姚惠辉独自承担起抢救非典病人的任务。
新乡市辉县市农民大顺是姚惠辉在感染科工作时长期资助的患者之一。大顺是一名癌症患者,在该科断断续续治疗了10多年时间。为治病,他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借了不少外债。得知大顺没有钱治病,姚惠辉就动员科室人员给他捐钱,让他继续住院治疗。大顺病情好转后,出院回家休养,但随着病情又一次反复,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得到大顺去世的消息后,姚惠辉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赶到大顺位于山区的家里,参加了他的葬礼。大顺的儿子见到姚惠辉时,激动得泪流满面。他哽咽着说:“俺爹走的前几天,除了您给他买的衣服外,其他衣服都不穿。临终前,他跟我说了好几次:‘把姚主任给我买的几件衣服放在棺木里,我要带走穿。’”
从一名普通的感染科医生,成长为感染科主任,姚惠辉始终坚持患者利益高于一切的工作理念。担任感染科主任后,感染科没有发生过一起医患纠纷。她逢年过节常常自掏腰包为住院的危重患者购置衣服和鞋子,有时甚至为家庭困难的患者垫付医疗费。“两年前,姚主任调到门诊部工作,但她把工作理念和一片爱心传递给了我们。至今,我们感染科依然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医护团队。”感染科现任主任李慧霞说。
2014年年初,姚惠辉走上门诊部主任的岗位后,积极组织医疗队“上山下乡”开展免费义诊活动。每次义诊,她都会详细制订活动方案,精心组织专家团队,携带先进的检查仪器,认真为群众进行健康检查。截至目前,她带领医疗队共开展义诊活动300余次,足迹踏遍怀川大地。
“走群众路线,听百姓心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姚惠辉就是这样的共产党员,是一名与群众心连心的优秀军医!”该院政委夏广辉这样评价姚惠辉。
记者手记
在采访姚惠辉的过程中,记者对她有了全面的认识——她是一名医生,从医近40年,救死扶伤、扶危济困,经常自掏腰包资助贫困患者;她是一名军人,入伍近40年,坚持“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军人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举行的“十大服务明星”评选活动颁奖大会上,活动组织者这样评价姚惠辉:“她总问别人,还需要些什么?她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她用朴素与善良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给予比获取更能令人快乐!”这个评价是对姚惠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完美诠释。①6
主人公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