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完善基础设施
提高生活品质
今年年初以来,马村区牢固树立抓城市建设就是抓民生、抓转型的理念,从完善交通框架、建设公共设施、优化城市服务功能等方面着手,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功能进行全面完善,让群众体会到城市建设带来的变化和实惠。
该区坚持将道路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基础性工程,完成东海大道跨南水北调总干渠大桥工程,投资1.48亿元,目前承台、桥台、主梁工程已完工;投资8700万元,基本完成建设路项目一标段(银河路-待九路)建设任务,建成排水沟2.9公里,铺设沥青路面1.4公里;投资1.56亿元,实施全长4.7公里的解放东路拓宽工程;投资3560万元对九山线等全长约21公里的路段进行建设,促使该区逐步形成了“七纵七横八联一环”的区域性综合交通网络,竭力解决群众出行难、运输难问题,使公路建设成果惠及该区千家万户,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道路交通支撑。
该区进一步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力度,投资380万元完成3300米人民路供水管网延伸工程和1600米解放路供水管网工程建设;投资300万元完成文昌路(待王路-人民路-亿祥美郡)燃气管网延伸工程建设;编制完成了《建设路、文昌路污水管网建设方案》,设计新增污水管网5.838公里及其附属设施,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评审阶段;投资2100万元实施全长4.1公里的供热管网二期项目,目前已铺设供热管网2.5公里,持续为马村区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添砖加瓦。
该区坚持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群众生活、提升农村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共计投资1.3亿元在辖区内上马一大批县乡道路、农田水利、环卫设施等项目;投资168万元建成3座农村区域垃圾中转站,在全市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农村环境卫生社会化服务实现全覆盖。同时,该区争取中央补助资金24.75万元,对首批30户农村危房进行改造,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落实惠民政策
共享发展红利
全面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才能真正保证党的各项惠民政策不缩水、不走样。
马村区把扶贫攻坚作为改善民生福祉的一项重要工作,筹集各类扶贫资金970万元,为辖区16个贫困村实施了道路硬化、打井配套、敷设管道、村级阵地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把产业扶贫当作提升贫困村“造血”功能的有效抓手,充分利用当地优势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因村因户分类指导,努力让扶贫变“输血”为“造血”;充分依托昌盛日电、中利腾晖等光伏企业,大力发展光伏扶贫项目;投资入股700万元作为扶贫基金,为贫困户提供金融支持,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该区积极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50万元完成了全区中小学校校舍抗震等级鉴定工作;投资248万元为部分中小学校配备了图书、教学仪器和器材等教育装备;投资40万元完成焦作六中等两所学校的少年宫建设,使该区全部学校的教室、辅助用房、操场等场地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达到省定标准。同时,在原九中校址引进、建设一所民办高中,预计2017年暑期开始招生,切实解决辖区内没有高中的问题。
该区全面加强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设,通过争取国家、省医疗卫生项目资金,不断加强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三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完成新农合补偿24.24万人次、1468.72万元,完成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补偿22人次、18568.7元;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14.6万份,与784户贫困户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以契约的形式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同时,该区完成城乡低保复核提标工作,将城市低保对象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50元,农村低保对象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80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50元,全年共为2789户城乡低保、五保对象发放保障金975万元;完成医疗救助826人次,累计发放医疗救助金106万元;救助困难学生42人,发放救助金10万元;为2847名高龄老人发放敬老补贴2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