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百姓文化超市”正以其服务精准、覆盖广泛等优势成为我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助推器。尤其对于全市188个贫困村而言,随着“百姓文化超市”服务网点建设步伐的加快,“百姓文化超市”“点穴”式的文化服务模式,不仅“点”燃了这里文化大舞台的活力,也“点”亮了百姓的新生活。
连日来的采访使记者获得了这样的信息:
12月2日,博爱县省级贫困村磨头镇东马村的村民们又看到了一场由市文化馆送来的高水准演出,这是他们今年年初以来第二次通过“百姓文化超市”的点单服务看到了自己想看的节目。就在此不到一个月前,市、县两级文化志愿者通过“百姓文化超市”接单,来该村连演了三天六场大戏,着实让百姓过足了戏瘾。要知道,作为一个贫困村,这里的村民多年来没在家门口看过一场像样的演出,更没有自己的文化队伍。
市文广新局驻东马村“第一书记”王广宇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扶贫先扶志,优秀、健康的文化影响了这里群众的精神面貌,让许多扶贫工作也好干多了。”
博爱县清化镇街道太子庄村、南朱营村是我市今年刚刚确定的贫困村。同东马村的情况大体相同,在今年“百姓文化超市”开通之前,这两个村庄的老百姓多年来不曾在家门口看过一场想看的具有较高水准的节目,南朱营村唯有的一支由群众自发组织的舞蹈队因为缺少专业指导,也没有正式上台表演过节目。谈起今年年初以来的变化,清化镇街道文化站负责人张冬梅说:“通过‘百姓文化超市’点单,县里的专业文化队伍已经来这两个贫困村分别演出了两场,‘百姓文化超市’还派来专业的舞蹈老师手把手辅导南朱营村舞蹈队,真把舞蹈队员们高兴坏了!”
采访时,博爱县文化局文化科科长朱名清告诉记者,今年年初以来,博爱县依托“百姓文化超市”向辖区乡村送去了100场优秀节目,演出地点均向博爱县今年被确定的22个贫困村倾斜。为此,县财政还拿出了40万元资金补贴“百姓文化超市”送文化下乡服务。
无独有偶。武陟县是我市“百姓文化超市”建设的先进县区之一,自“百姓文化超市”开通以来,该县老百姓从中尝到了甜头。因而,从今年后半年开始,该县便依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扶贫资金的有力支撑下,先后在全县35个贫困村启动了“百姓文化超市”联络点项目。据该县扶贫办副主任魏惠晨介绍,今年,武陟县启用了450万元扶贫资金,按照每个贫困村10~15万元的标准进行发放,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包括“百姓文化超市”联络点在内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武陟县35个贫困村正按照我市提出的焦作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百姓文化超市”惠民工程示范点建设标准顺利施工,将很快投入使用。
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百姓文化超市”网络服务平台,将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精准地输送到百姓家门口,是我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益探索,对于全市188个贫困村而言更是文化福祉。
在刚刚结束的全市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暨“百姓文化超市”惠民工程推进会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贾书君强调,要重点加强188个贫困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国家规定的贫困村文化基础设施“七个一”建设标准(即一个文化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剧舞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确保到2017年年底每个贫困村都拥有一个标准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同时,每个贫困村还将拥有一个智能的“百姓文化超市”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将是我市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重要支撑,并将成为我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优质载体普惠大众。
图① 博爱戏迷通过“百姓文化超市”点单,邀请到了河南省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汪荃珍义务授课。
郑海斌 摄
图② 中站区龙洞街道“百姓文化超市”管理员为居民填写微心愿。
王照攀 摄
图③ 12月15日,解放区民主街道民权街社区在社区“百姓文化超市”设立图书阅览专柜,供居民借阅图书。
李良贵 摄
图④ 设在市图书馆的焦作市百姓文化超市服务总台。 谢 英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