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玮萱)12月16日10时,焦作市强耐建材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冲洗透水混凝土路面,而这样的路面就像吸力强劲的海绵,2秒内就吸干了约10公斤的水量。据悉,这种当下被运用于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特殊建材,是以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生产的。
焦作市强耐建材有限公司是一家于2013年正式投产的绿色建材生产企业,包括透水混凝土产品在内,目前该公司生产的40多个产品,均是以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记者获悉,我市每年产生约2000万吨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而该公司每年可将其中的100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变废为宝,直接创造约1亿元的经济效益,解决100多名社会人员就业。
12月16日,记者进入焦作市强耐建材有限公司厂区采访,却看不见垃圾的影子。这时,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刘金凤指着一个有三层楼房高的金属罐子介绍:“生产所用的废弃物原料被储存在那里。”而就在金属罐子的不远处隐蔽着一条地下流水线,粉煤灰、废弃砖块等废弃物“乘坐”专车抵达后,通过车上的管道被输送至这条地下流水线,经过分类、粉碎、检测等关卡,这些废弃物被充分应用于该公司年产2.6亿块蒸压粉煤灰砖生产线上和年产60万吨干混砂浆项目中。记者注意到,这条地下流水线全程数控操作,鲜见身着防尘服及戴着厚厚口罩和头套的工人进进出出。
让100万吨垃圾变废为宝,这是焦作市强耐建材有限公司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的产物,也是该公司投产仅3年便迅速壮大的原因。不过,这并不是该公司的终极目标。
从垃圾中看到市场前景的该公司董事长王文战介绍,为进一步扩大对固体废弃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节能减排,从而占领国内绿色建材行业的高端市场,今年,该公司已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合作,将建设年产40万平方米的被动式全装配绿色建筑。这种绿色建筑会在不明显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完全取代传统砖混结构建筑,解决我国城乡住宅当前面临的“抗震能力差、工业化水平低、资源消耗高、土地浪费严重”的技术难题,进而改变人们传统的居住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