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雾霾天气的持续影响,近日多个城市的中小学校实施停课措施。当环境问题更加突出,雾霾停课体现的是教育部门对学生健康的重视。但是,在重度雾霾频频袭来的当下,停课引发的各种“纠结”正在成为教育乃至整个社会面临的新难题——一边是孩子停课了家长不能跟着休息,孩子要么随父母待在办公室,要么只能锁在家里,家长对“停课不停工”存在种种抱怨;一边是学校的课程安排学期初就布置好了,停课就意味着课程上不完,教师因为“停课不停学”负担加重。总之,原本的生活秩序一下全被突然停课给打乱了。
雾霾有害,众人皆知,雾霾停课是各种应急响应措施的一项,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但是,其他的配套措施也必须及时跟上。如何让停课的孩子有所照顾,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家长获准假期陪孩子。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一旦出现孩子停课在家的特殊情况,公共或私人机构都需要对照现实情况,给家长相应的假期安排。在美国,这个假期可以从年假中抵扣,英国则将这类假期单独拿出来,作为前述儿童福利的补充。当然,无法出勤多多少少都会对企业等机构的效益带来影响,而企业购买的“学校停课保险”也就派上了用场。
不过,结合我国国情,安排家长和孩子同步的临时性休假,在当下可能很难实现。这一点,从休假权立法到位、落实不到位的老问题上可见一斑。在这一阶段,解决问题的落脚点恐怕就要放在探索建立第三方托管上。我们过去构想的孩子照管模式,焦点集中在家庭和学校这两点,即使存在学校之外的社会机构,也不过是课外学习的场所。当学校停课作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出现,就到了思考“两点”之外如何建立第三支点的时候。比如,以居住地为中心,完善社区居住管理的功能,让社区承担起临时性照管的责任。
不管怎么说,在雾霾停课越来越常态化的今天,如何既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又综合考虑相关群体的现实需求,是相关部门面临的全新考题。尤其在现代社会,哪怕微小的政策、决策都会涉及若干对象、群体,并牵扯出相应的制度、规则,要完善一面,也必须升级其他方面。雾霾停课预案中是不是应该把停课在家的孩子考虑在内,强制性安排教师值班或开设兴趣小组,并在学校安装空气净化系统,让孩子有一个去处?提倡素质教育是不是应考虑停课期间孩子独自学习的可行性?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否可以考虑给劳动者设置“雾霾假”等极端天气假期,来解决孩子没人看护的困境?当前,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切实加强空气污染的治理。也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根本症结,减少停课停工带来的社会问题。
所有这些,都值得有关部门在深思熟虑之后,尽快起而行之,把各项配套措施制定好、落实好。